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广东财经大学学子深挖连滩镇文旅富矿,助力乡村蝶变

2025-08-13 19:45 来源:中教网  江敏琳   阅读 8.6千
280
分享

中教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江敏琳) 2025年7月,广东财经大学“郁见新潮”实践团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奔赴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开展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团队紧扣“文旅融合促发展,青春助力乡村兴”主题,深入古村老街、美食作坊,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创意输出等方式,形成融合文化内涵与实用信息的文旅打卡指南,为游客了解连滩文旅资源提供实用参考,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探秘古村古迹,解锁文化密码

为系统梳理连滩镇的文化脉络,实践团首站来到兰寨。在政务导游的引领下,实践团漫步古巷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林家家风的生动注脚。实践团举起相机,将十德文化馆内承载着文脉的场景一一留存:兰寨书田育才、家族教育基金会接续传承的坚守,迁衍地图上标注的耕读足迹,先辈事迹里藏着的治学细节……镜头下的每一处展陈,都在诉说“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十德如何融入家族血脉,成为兰寨崇文重教的精神根脉,也悄然解码着这个家族跨越岁月的文化坚守与育人担当。

▲图为政务导游向实践团介绍林氏家风文化

实践团还与一位林氏后人交流,林先生结合祖辈口传的故事,将家族“一状元四进士”的辉煌过往给成员们娓娓道来。村民对文化的守护不止于此,村里们自发捐献自家的旧契约、老农具、科举物……民间博物馆虽小却藏着用心,这份珍视让兰寨文化脉络完整保存,也为实践团调研提供了鲜活厚重的素材。

▲图为林先生带领实践团参观兰寨当铺

在实地考察过兰寨后,实践团来到连滩镇人民政府,与政务导游深入交流。政务导游重点介绍了当地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联动模式,推动兰寨、光二大屋等历史遗存保护与活化的实践,这不仅守住了文化根脉,更让老资源变成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图为政务导游与实践团进行访谈活动

焕活百年手艺,媒体催发新声

实践团走进鸡仔粉工厂,本地经营者杨老板向成员们介绍,鸡仔粉原名“髻仔粉”,因形似古人发髻得名,现今已传承百年。在与杨老板的交谈中,实践团还了解到制作鸡仔粉的选材秘诀——浆要细、蒸要匀,米用本地稻,水取山泉水。

▲图为杨老板向实践团介绍鸡仔粉的用料与销售情况

实践团向杨老板发出邀请,携手拍摄宣传短视频。双方心中有着共同的期盼:盼这鸡仔粉的百年老手艺能借着新媒体的东风“活”起来,让地道的连滩味道飘向更远的地方,也盼村里更多藏在时光里的老手艺,都能在新路子上重新焕发生机。

“多亏村里帮搞电商、搭直播,订单不愁,还雇了乡亲。”杨老板笑道。直播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让藏在村里的老手艺被更多人看见,更通过镜头前的“透明化”制作过程,让网友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匠心,既守住了手艺根脉,又带活了乡村经济。

凝聚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文旅

▲图为实践团制作的H5截图

实践团整合五天调研素材,以“文化有根、实用有度”为原则,制作出连滩文旅打卡H5,上线后已积累一定浏览量,这既为游客提供清晰游览指引,又生动展现当地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实践团希望以此为纽带,吸引更多人了解连滩、走进连滩,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此次活动中,广东财经大学“郁见新潮”实践团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服务乡村,未来也将持续关注连滩发展,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通讯员:江敏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