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梦想生长的沃野,而心理健康则是梦想腾飞的翅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生活的风浪中屹立不倒。2025年7月18日至7月28日,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宜心苗行”志愿服务队怀揣着责任与使命、带着专业的知识和满满的热情赴宜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大河村开展以“青苗护航·心沐苗乡”为主题的三下乡志愿活动。此次三下乡志愿活动的指导老师是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书记、助教王勤老师,队长毛柯茹,队员有刘泓辛、武舒怡、谢冰、赵成惠、徐庆、张茂花、任浩燃、潘柏呈、郭维、李雯、胡凇翔。
▲图为志愿服务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活动伊始,“宜心苗行”志愿服务队的走访调研组便深入大河苗族乡的各个村落,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乡村青少年在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团队成员们与当地教师、家长及社区工作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图为志愿服务队成员深入家户科普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走访组特别关注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发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孤独、自我认同危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走访组不仅记录了详细的情况,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学校及社区沟通,探讨建立长效的心理关爱机制。
与此同时,课程活动组也在大河苗族乡展开了紧张而有序的教学工作。他们精心设计了涵盖心理健康、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文学教育、体育健康等多个领域的课程,旨在全面提升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毛柯茹老师通过“神奇心理效应”课程,引导学生们认识并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进行自我调节。武舒怡老师则通过“逆风迈步新生”课程,帮助学生们理解挫折的普遍性与成长意义,掌握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
▲图为“神奇心理效应”科普课
文化体验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刘泓辛老师带领学生体验传统剪纸艺术,并播放微课视频介绍剪纸历史与技法,展示“连年有余”“喜字纹”等经典图案。学生在示范指导下学习对折、镂空等技巧,完成从几何图形到花草纹样的剪纸作品,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图为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与作品合影
科普教育和文学教育课程则激发了学生们对自然科学和英语学习的兴趣。郭维老师的“探索奇妙地球”课程,通过互动与实践,让学生们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地理现象及其形成原理;任浩燃老师的“英语缤纷乐园”课程,则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单词和重点句型。
体育健康课程同样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胡淞翔老师设计的“生命在于运动”课程,通过趣味游戏和团队合作,让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跳跃、投掷、平衡等基本运动技能,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图为体育健康活动志愿者与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除了常规课程外,“宜心苗行”志愿服务队还组织了多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毛柯茹老师主带的“心桥共筑,人际启航”和“忆往拾光,逐梦起航”等团辅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游戏和互动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赵成惠老师主讲的“聆听心语,沟通合作”团辅活动,则着重培养了学生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实现了高效沟通。
▲图为结营仪式志愿服务队与学生合影留念
随着“青苗护航,心沐苗乡”行动的圆满结束,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宜心苗行队的成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踏上了归途。但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乡村孩子在等待着他们的关爱与帮助。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就一定能够 为乡村教育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