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福建农林大学赴莆田市仙游县五湖村“五湖印象”实践队积极参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精品项目。
7月26日,“五湖印象”实践队抵达仙游县五湖村。五湖村稻田碧绿如海,群山环抱,楼舍错落。仙游县石苍乡五湖共享农场主章盛柳先生的热情带领我们沿着村道走访农户,在他的介绍下和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五湖村的村落现状与文旅资源。
▲图为五湖村风景图
接着,章盛柳先生带领实践队参观仙游县石苍乡五湖共享农场,并为实践队介绍了当地特产。在章盛柳先生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五湖村物产丰富,盛产羊肚菌、笋干、菜籽油、大米、麦冬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村民们积极尝试通过直播销售等新渠道,将这些优质土特产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也为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带来了显著增长。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村民的需求,表示将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为五湖村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多方位宣传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图为实践队与章盛柳先生在共享农场的合影
7月27日,实践队走访了五湖村村民家中,深入了解了历史悠久的章氏宗祠。宗祠作为村落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历史记忆的见证,是村民心中的精神之源和文化根脉。村民们热情地介绍了古法酿制米酒的传统工艺,详细讲解了从选米、蒸煮,到发酵和储藏的整个过程。匠心与岁月的沉淀就了米酒独特的醇厚香气,也展现出五湖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智慧。通过实地探访和村民们的耐心讲解,实践队感受到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村庄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彰显出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
▲图为村民向实践队介绍古法酿酒
7月28日到7月29日,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五湖村村委会,与五湖村村委协商并开展“墙绘美化乡村”活动。在墙绘活动开始前,实践队先对墙面进行了粉刷和清理,耐心刮除剥落的旧漆,确保新画面能牢固附着。随后,根据设计方案调配好各色颜料,反复试色,力求色彩与村庄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虽然在绘制过程中遇到阵雨,湿滑的地面和潮湿的墙面增加了作业难度,但队员们依然坚持作业,在雨停间隙迅速投入绘制,实践队齐心协力、专注细节,力求将墙绘作品做到尽善尽美。
▲图为实践队与村委交谈
实践队根据五湖村群山环抱的特点,以“青山绿水”为核心主题,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表现,选取五湖村周边的山脉等自然元素进行创作,既呼应了五湖村的自然风貌,也传递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中心理念。实践队在两天的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五湖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与对生态环境的珍惜守护。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让村民和游客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态之美与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视觉亮点。
▲图为实践队在绘制墙绘
7月30日,在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实践队用镜头记录下五湖村的自然风光、特色产业与人文故事,拍摄制作了宣传视频,全面展现村庄的生态之美与文化魅力,为五湖村文旅发展进行线上线下推广。视频作为村庄的宣传素材,助力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五湖、了解五湖。活动结束前,队员们与村委会成员在五湖村村委会门口合影留念,笑容中承载着一段难忘的乡村之行,也为此次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实践队与村民的大合影
本次福建农林大学赴莆田市仙游县五湖村“五湖印象”实践队为期五天的五湖村下乡实践,是一次深刻践行“大思政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家中,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交流,全面调研了五湖村的自然风貌、特色农产品,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克服困难,精心设计并完成了以“青山绿水”为主题的乡村墙绘,显著美化了村容村貌,生动传播了生态发展理念。此外,实践队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拍摄制作宣传视频,致力于推广五湖村的文旅资源与特色产业。此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内涵,更以实际行动为五湖村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乡村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的担当精神。
撰文 | 苏丹云
图片 | 陈天豪 王佳翔 王安琪 江婧文
一审 | 张祉瑞
二审 | 苏清清
三审 | 黄欣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