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筑梦同心”志愿服务队走进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将线下陪伴与云端课堂相结合,为当地留守儿童和新兴领域群体子女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辅导活动。从纸面“晴雨”到线上讲堂,从广场游戏到心灵对话,志愿者们用多元形式编织起一张守护童心的温暖网络。
▲图为小朋友们绘画心理“晴雨表”
“请大家用彩笔在纸上画一画今天的心情——晴天、多云还是小雨?”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铺开画纸,引导孩子们参与“心理晴雨表”创作。10岁的小雨在画纸上涂满了蓝色波浪,志愿者轻轻蹲下身问:“是想念爸爸妈妈了吗?”孩子点点头,泪珠跟着落了下来。队员彭文玟一边帮她拭去泪水,一边用故事告诉她:“思念就像小雨,落下来就会变成彩虹哦。”这场无声的情绪对话里,孩子们的笔触从拘谨到舒展,一张张“晴雨表”成了打开心门的钥匙。
考虑到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便到场,志愿服务队特别设置了“云端心理小课堂”。志愿者们提前录制好动画短片,用“小兔子的烦恼”“森林里的情绪派对”等童趣故事,讲解“什么是孤独”“怎样和小伙伴和好”等话题。直播互动时,7岁的乐乐举着奶奶的手机提问:“爸爸妈妈不回家,是不是我不好?”志愿者立刻对着镜头说:“就像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爸爸妈妈的爱也永远向着你,只是他们暂时在远方种太阳呢。”简单的比喻让屏幕那头的孩子破涕为笑,弹幕里不时弹出“谢谢老师”“我懂了”的稚嫩留言。
▲图为线上直播“心理健康小课堂”
线下活动现场,小游戏成了疏通心情的“魔法钥匙”。“情绪小火车”游戏中,孩子们排着队,用肢体动作表演“开心的火车”“难过的火车”,志愿者在一旁“检票”:“这列火车需要一个拥抱才能出发哦!”瞬间有小伙伴主动上前拥抱;“优点储蓄罐”里,每个孩子写下别人的闪光点,当11岁的婷婷读到“你帮我捡过铅笔,像小天使”时,悄悄把埋了很久的头抬了起来。港中坪村妇联主任看着这一幕感慨:“平时这些娃闷不吭声,今天笑的声音能传到田埂上!”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心理小游戏
据“筑梦同心”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峻介绍,团队已连续两年关注港中坪村的留守儿童,此次创新“线上+线下”模式,是为了让关爱更有穿透力。“有些孩子不好意思当众说心事,线上匿名提问反而更放松;而面对面的游戏和拥抱,又是任何屏幕都替代不了的温暖。”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自己画的“晴雨表”折成纸飞机,朝着天空放飞。看着漫天飞舞的“心情”,志愿者石龙申在日记里写道:“我们或许不能时刻陪伴,但希望这些瞬间的光,能让他们记得,有人在认真守护他们的小世界。”这场跨越云端与田野的心灵之约,正用最朴素的温柔,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洒满阳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