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青春赋能百千万:广财古村焕彩实践团绘就地都镇“古韵新篇”

2025-08-02 00:33 来源:中教网  蔡东晔   阅读 1.1万
375
分享

为助力地都镇“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推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落地落实,地都镇团委积极引导高校大学生投身建设“大美地都 和美乡村”。7月4日起,广东财经大学“古村焕彩”实践团走进地都镇,深入大莲、土尾、青屿3个村及镇区开展实践活动。

近一周来,实践团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资源梳理等方式,深挖三村水资源共性,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文旅融合与振兴路径,以“倚水兴村,多维赋能古韵焕彩”为主题,用青春智慧与实际行动绘制出“文化铸魂、产业赋能、法治筑基”的振兴蓝图。

爱国主义教育铸魂,筑牢精神文明阵地

爱国主义教育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依托国道206风貌整治提升这一契机,地都镇党委、政府计划进一步规划打造狮尾山抗日烈士公墓,将其建设为承载历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实践团实地考察后,与地都镇党委书记座谈交流,明确“讲好抗日故事,铭记抗战历史”的规划思路。同时,为深入了解狮尾山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团队专程前往邹堂小学,与谢云仕校长深入沟通,得知当地已连续十年组织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形成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

实践团计划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以狮尾山烈士公墓为核心,设计集历史教育与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烈士公园,让狮尾山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让这一教育阵地真正扎根群众、浸润人心,避免民族记忆湮没于历史长河,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实践团成员和地都镇党委书记、团委书记谈话

实践团成员和团委书记来到狮尾山烈士公墓

实践团成员与邹堂小学校长谢云仕交流

深挖三村特色资源,筑牢农文旅发展根基

实践团对大莲、土尾、青屿三村进行实地走访,系统梳理各村历史文脉、建筑遗存、民俗文化与产业基础,精准挖掘出每个村落的独特文化特质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潜力。

大莲、土尾、青屿三村虽同属地都镇且均依水而居,却各有鲜明特色。大莲村聚焦水经济,百年华侨建筑“南溪里”承载的侨胞情怀与连片虾塘构成的渔业基础形成了大莲村的独特业态。土尾村则凭借英歌舞和水域资源展现活力,村民自发组建的英歌队与待开发的水域景观区域蕴含文化与休闲价值。而青屿村以古建筑和特色水产为核心,刘氏公祠中的嵌瓷等非遗工艺、青屿汛城的抗倭历史与青屿蟹的养殖文化,共同构成了复合资源体系。

实践团针对三村特色形成的资源图谱,不仅为差异化文旅设计提供了精准依据,更系统呈现了地都三村的“水韵”与“古韵”,既凸显各村比较优势,又为“串珠成链”的全域文旅发展埋下伏笔,让实践团与地都镇在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方向上达成深度共识。

实践团成员来到大莲村考察

实践团成员在土尾村拍摄英歌舞训练

实践团成员在青屿村拍摄青屿蟹捕捞

法治护航振兴道路,创新融合彰显担当

实践团立足乡村治理现代化需求,创新性地将法治元素融入地都三村文旅振兴规划,探索出文化、产业和法治相结合的特色路径。7月7日上午,团队在土尾村村委会开展“宪法护航・乡村振兴”普法宣讲活动,旨在讲好田间地头“法律之声”,弘扬基层治理“法治新风”。活动通过生动视频引入法律作用,围绕宪法与基层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村民关切点,用真实案例将法条转化为通俗表达,并以调查问卷收集村民反馈,让法治知识真正走进村民生活。

在参观了土尾村村委会水域旁的公园后,实践团还提出法治公园的融合设计理念,让村民与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使法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切实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实践团成员在土尾村开设普法宣讲活动

实践团成员在土尾村考察

此次实践中,广东财经大学“古村焕彩”实践团以专业视角梳理地都三村资源,形成了“产业引领、文化为核、法治筑基”的乡村振兴方案。地都镇团委将持续对接项目,确保“古村焕彩”实践团能结合地方实际,推进文旅宣传、规划设计与特色业态打造,以可知可感的变化,让古老村落在农文旅融合中实现蝶变,持续为地都镇“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蔡东晔、陈文丽

图片 | 陈泓宇、蔡岱欣

审核 | 杨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