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珠海科技学院凤栖东鸣实践队暑期赴东凤镇永益村,以非遗培训班浸润童心助力传承

2025-08-01 17:02 来源:中教网  黎丽思   阅读 1.4万
481
分享

为让广东省省级非遗“东凤五人飞艇赛”(以下简称“五人飞艇”)走出传承人名册、走进传承课堂,7月7日至12日珠海科技学院凤栖东鸣实践队以“课程化、实物化、传习化”为核心,在中山市东凤镇永益村开展为期六日传承班。15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人飞艇”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的系列课程,让当地孩子在趣味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筹备阶段,凤栖东鸣实践队与永益村团委进行了深入对接。7月6日上午,永益村团委书记廖焕君主持召开筹备会议,详细审定了课程设置、人员分工及物资准备方案,并勉励大家各司其职、积极投入,把“五人飞艇”的知识精准、生动地传递给每位学员,确保孩子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图为“凤栖东鸣实践队”与当地负责人开展会议 李筱慧供图

7月7日,凤栖东鸣实践队以“艇遇一夏,非遗启航”为主题的开班仪式,在中山市东凤镇永益村正式启幕。凤栖东鸣实践队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人飞艇”相关知识设计成一节节趣味课堂,并邀请了广东省省级非遗传承人卢元标、中山市市级传承人卢坚成展开“五人飞艇”的技法教学。

趣味课程学新知

在轮胎绘画课上,凤栖东鸣实践队队员以“五人飞艇”与“龙舟”的区别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向学员们介绍了这项传统水上运动的文化内涵。随后的趣味手工课中,队员们带领学员们在校园内收集自然材料,通过制作"生态飞艇",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创造力,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对“五人飞艇”外部结构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传承班学员绘画轮胎 李筱慧供图

实践队精心设计了许多趣味活动:绿色卡纸制作船身、白色卡纸塑造船员,让一艘艘创意"五人飞艇"跃然纸上;“同舟共济”“游龙戏珠”“鲤鱼跃龙门”等趣味游戏,将“五人飞艇”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融入其中;最后的生态瓶制作和泡泡龙实验,更将科学知识与“五人飞艇”巧妙融合。

图为实践队员组织传承班学员上体育课 李筱慧供图

凤栖东鸣实践队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五人飞艇'这项传统运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文化自信。”。活动的最后,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一‘艇’当先、‘艇’身而出”等创意成语,为趣味小课堂画上圆满句号。这种持续探索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青少年在趣味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传承班学员书法课作品展示 李筱慧供图

“飞艇”传承进生活

7月12日的压轴课程特别邀请了省级非遗传承人卢元标、市级传承人卢坚成开展现场技法教学。70岁的“五人飞艇”省级非遗传承人卢元标先分享了他在“沥沙仁龙队”训练的故事:由于传统东凤五人飞艇赛的开赛时间固定在正午至下午三点半之间,为真实还原“放龙”场景——数十艘赛艇同时从海面冲刺入河道的震撼画面,当年他所在的“沥沙仁龙队”必须在最酷热的时段下水训练。烈日下的坚持,不仅锤炼了队员间的默契,更凝练出“五人飞艇”的核心精神:同舟共济,力争上游。

图为五人飞艇传承人讲解划桡技艺 李筱慧供图

尽管受场地所限,真正的飞艇已无法下水,但两位传承人指导孩子们利用河岸上的五个轮胎模拟“五人飞艇”,五人一组站入轮胎,模拟上艇,齐举木桡模仿划艇动作。

图为传承班学员学习划桡技巧 李筱慧供图

随着暑期非遗培训班的圆满结束,永益村团委书记廖焕君对凤栖东鸣实践队每一位队员表以真挚感谢并寄于期待:希望每一位成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既能从容应对非遗传承的挑战,也能收获一路风景,最终带着所学所悟奔赴心之所向。

图为“凤栖东鸣实践队”与非遗传承人和传承班学员合照 李筱慧供图

这个夏天,飞艇载着童心驶向未来,青春伴着非遗继续远航。凤栖东鸣实践队将延续此次非遗传承班,持续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路径,让更多非遗项目“活”起来、“潮”起来,在青少年心中筑起文化自信的精神灯塔。正如永益村蜿蜒的河道永远奔流向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也必将由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而绵延不绝。

撰文 | 李钰婷

图片 | 李筱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