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河海大学团队调研盱眙龙虾产业 —— 寻找升级关键点

2025-07-31 19:02 来源:中教网  陈昱棋   阅读 1.1万
364
分享

中教网7月31日讯(通讯员 陈昱棋)河海学子探访盱眙解码龙虾产业振兴密码2025年7月4日至9日,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江苏盱眙县,围绕小龙虾全产业链开展专题调研。六天行程中,团队走访政府部门、企业基地、科研机构及田间市场,探寻这只“红甲小虾”带动378亿元产值、串联近20万从业者的振兴密码。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马坝基地。李岩 供图

在盱眙龙虾集团马坝基地,技术员展示了一项突破性运输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水温与溶氧,虾苗运输途中持续孵化,损耗率趋近于零。这项创新让盱眙苗种远销东北三省及海南反季节基地,海南冬季成虾售价高达50元/斤。基地内,“盱眙一号”新品系表现亮眼——投放18天即达7-9钱规格,较传统品种提前10天抢占五一高价市场。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徐主任向团队揭示了“盱眙一号”的攻坚之路:“育种是场马拉松。”科研团队自2010年起联合盱眙龙虾集团攻关,历时13年突破性状定向调控技术,成功育成生长快、规格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使养殖周期缩短至40余天,亩均收益提升30%。针对虾苗运输痛点,研究所创新开发“水花苗”技术,将孵化苗运输效率提升20倍,并配套无人机投饲、物联网水质监控等智慧手段,推动养殖管理从“一人管50亩”向“千人千亩”转型。

在黄花塘镇时家集村,580户村民从事龙虾养殖,约占全村户数六成。村党总支书记于福荣介绍,该村凭借“早稻早虾”策略培育虾苗,效益远超成品虾。然而从事养殖的村民平均年龄超61岁,劳动力老龄化制约技术传承。“产业是根基,只有做强产业,才能真正带动村民致富。”老书记刘建保的感慨道出隐忧。图为调研团在芦沟村与养殖大户交流。李岩 供图

与之互补的是芦沟村的“大户路径”。养殖大户卢勇向团队演示了“稻前两茬、稻中一茬”的三茬养殖法:第三季龙虾与水稻共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他特意展示塘中培育的“爆仔虾”——这种带籽雌虾因风味独特、市场溢价高,成为差异化养殖的秘密武器。“关键是精准把控时间节点。”卢勇说。在省农科院支持下,黄花塘镇稻田养虾面积已突破8万亩,稳居全县首位。

盱眙农商银行龙虾支行内,主任向团队详解全国首个龙虾主题银行的创新实践:围绕产业链“养、供、销、食、物流”全环节,推出“龙虾贷”产品矩阵,精准服务6172户经营主体,累计放贷20.63亿元。配套的“龙虾存单”“主题信用卡”形成存贷联动闭环。支行更构建“1234”运营体系——通过“龙虾管家”团队网格化对接、“龙虾驿站”下沉产业节点、“龙虾学堂”开展培训,存款年增幅达14.5%,印证了定制化金融的助推力。

傍晚的“尅街”烟火升腾,调研团在此捕捉消费端真实反馈。本地居民对盱眙龙虾的品质如数家珍:“从小吃到大,就认这个味儿!”外地游客则惊艳于独特风味与公道价格,不少人直言“专门为龙虾来盱眙”。而在大桐农贸市场,一位翻炒龙虾十年的老板擦拭汗水说:“生意靠回头客,多是朋友带朋友。”他透露,店内八成以上客流依赖熟客与熟人推荐。面对季节性挑战,商户们正通过微信群维护客群、接入外卖平台、试水直播带货探索新路。图为调研团成员在尅街进行街头采访。李岩 供图

龙虾创业学院内,全网粉丝超70万的“网红讲师”陈春永现场为团队开课。作为中央农广校虾蟹养殖全国共享师资,他将虾蟹全流程养殖技术提炼为“8种模式+成功8步”,线下受益学员超2万人。“我的目的就是让你们最短时间收获最多。”陈春永说。学院通过政府补贴降低学费门槛,点燃农民创业热情——养殖大户最高年收入达90万元(100亩规模),小户年收入约30万元(30-40亩)。学院同时运营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打通品牌打造、平台对接等关键环节。

在叮咚买菜龙虾超级工厂,生产负责人介绍:非旺季时,加工设备转而生产蔡长青等产品,实现全年运转。龙虾原料经集团统一收购后,依托线上渠道销往华东及一线城市,构建从塘口到餐桌的高效供应链。

六天调研,团队触摸到盱眙龙虾产业的立体图景:政校企研协同破解种源“卡脖子”,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营主体,智慧养殖重塑生产模式,而消费市场的信任与期盼,正推动这只“红甲小虾”书写城乡共富新篇章。(通讯员:陈昱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