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中国计量大学荆棘花环实践团赴杭州钱塘河庄街道开展实践活动,帮扶特殊群体促进社会融合

2025-07-30 15:15 来源:中教网  王祥   阅读 1.5万
492
分享

中教网讯(通讯员 王祥)近日,为响应国家“七彩假期-教育关爱、情暖童心”工程及残障人士帮扶政策,中国计量大学“荆棘花环”实践团22名经管学院学生,依托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残疾人之家开展10天暑期实践。团队以“教育服务+精准调研+温暖互动”创新模式,实践“助残助障”与残障服务优化,深度契合国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题。

校地联动启实践,政策导向明方向

实践初始阶段,团队紧扣国家特殊群体关爱政策,依托河庄街道残疾人之家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校地合作”机制。实践首日,调研组系统考察服务中心功能区域,与副理事及工作人员专题研讨残疾人生活保障与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精准锚定调研方向。

图为党群服务中心干部为团队成员介绍残疾人之家组织架构图为残疾人上课环境

同日,课程组启动绘画、手工等教学活动,拉开实践序幕,通过高校资源为残障服务注入创新动能。

图为积极上课的唐氏儿们

七彩课堂赋新能,分级教学促成长

课程组创新设8类素质课程,采用难度分级适配模式——如粗略把握水彩笔、简化游戏规则,助力特殊群体提升综合能力。绘画课上,“我眼中的夏天”“夏日沙滩”等主题引导学员用画笔表达创意;音乐课以纸杯节奏训练配合《虫儿飞》学唱,鼓励上台展示。

图为团队成员手把手帮助唐氏儿掌握音乐的基本韵律

平衡感训练、手工制作等课程,既锻炼动手能力,更增强学员自信心,打破传统教学壁垒。

图为唐氏儿童展示其手工课作品

在与唐氏儿童们的相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国家教育关爱政策的意义,正如河庄街道残疾人颜同学所说:“我感到越来越幸福。”

多维调研探实情,精准施策献方案

调研模块创新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走访+跨群体访谈”模式。启动阶段专访残疾人颜同学,残障儿童家长等群体,记录其真实诉求与工作环境。

图为唐氏儿颜同学接受团队成员采访图为认真工作的唐氏儿们

图为工作之余的唐氏儿

深入阶段系统梳理杭州市帮扶政策,设计涵盖生活保障、社会参与等维度的调查问卷,发放并收集有效问卷200余份。

拓展阶段创新采用手语视频访谈聋哑群体,形成立体调研数据,为残障服务优化提供扎实依据。

温情互动融壁垒,成果展示显价值

实践尾声,团队策划“唐氏儿童实践成果展”,通过作品陈列、才艺表演搭建互动平台。唐氏儿童主动向参观者介绍画作与手工作品,自信表达成为亮点;残疾人团队合唱与独唱表演赢得满堂彩,社会各界代表献唱传递关爱。从一开始的不愿表达,到最后的热情介绍和展示自我,这些唐氏儿童的成长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热泪盈眶。

图为团队成员积极筹备展示会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实践硕果映初心,青春担当践使命

经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帮扶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用真诚搭建桥梁,让每一颗被忽视的心灵都能触摸到社会的暖阳。当我们见证唐氏儿童从羞涩低头到主动分享,看见残障人士用歌声传递力量,便懂得:社会的温度,正藏在这些细微的改变里。

同时本次实践成效显著:为20余名特殊儿童提供25+课时课程,开展10场互动活动;形成万字调研报告,含3-5项可落地优化方案;积累100GB+影像资料,相关推文获超1000人次关注。22名成员经心理沟通、急救培训,实现“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双提升。团队以青年担当为特殊群体社会融合注入新动能,为残障服务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撰文 | 王祥

图片 | 姚淇

审核 | 王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