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铸魂,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大学生探寻娄底产业发展路径与红色血脉赓续之旅

2025-07-30 14:39 来源:中教网  陈悦   阅读 1.3万
425
分享

中教网7月30日讯(通讯员:陈悦 周智敏 廖曦媛)为锚定湖南“三高四新”蓝图方向,立足娄底本土文化与产业发展,近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在湖南省“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下,围绕“产业报国、工业强国”与“红色基因传承”两大主题,随指导老师李婉溶、周浩前往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娄星区等地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团以解码“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时代密码为切入点,走进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旧址、锡矿山展览馆、三一重工等地,在实地走访中追溯工业发展中的精神根脉,体悟工匠精神的传承脉络,见证红色基因与生态发展的融合共生,全方位探索“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娄底路径。

筑牢爱国底色,探寻楚怡精神

从新化县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旧址到楚怡精神传承馆,调研团在行走中触摸历史、对话未来,开启跨越百年的楚怡精神溯源之旅。沿着“沿革”“奋进”“荣耀”三大篇章的历史轨迹,成员们深刻感悟楚工“为干而学、在干中学”的育人初心与时代内涵,在旧址复原陈列馆中与讲解员邓雅琼针对楚怡精神的传承进行了深入探讨。邓雅琼坦言:“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都诉说着陈润霖先生等教育先驱将工匠精神融入血脉,以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践行实业救国的崇高理想”。调研团成员深受触动与启发,将所见所感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在场馆内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主题宣讲,以青春之声讲述楚怡故事,真正让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宣讲语言“鲜”起来,为传承楚怡精神注入鲜活动力。

图为调研团随讲解员参观楚怡旧址

深入生产一线,体悟工匠精神

带着对楚怡精神中“为干而学、在干中学”的深刻感悟,调研团走进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娄底市中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及湖南三一华源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一线。在焊枪迸发的火花里、机床运转的精度中、仪器检测的毫厘间,调研团真切感受到工匠精神在生产实践中的鲜活体现,体会到工匠精神在实现“产业报国、工业强国”进程中的现实价值。成员们聚焦工匠精神的传承路径,与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和一线员工等展开深入交流后,感叹道:“工匠精神不仅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更激励着我们将此次调研的宝贵收获转化为提升自我的实际行动,在今后实践中自觉践行精益求精的作风。”

图为调研团走进生产一线

赓续红色血脉,见证生态蝶变

工业发展的车轮在推动时代进步的同时,也留下了生态治理的时代课题。值此中共锡矿山特别党支部成立100周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调研团深入锡矿山地区,先后前往锡矿山展览馆与两山生态文化广场,并与锡矿山展览馆讲解员颜进、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廖朝勇进行深度访谈,透过对话理清锡矿山跨越百年的沧桑巨变与深厚的文化传承脉络。“变的是山峦披绿的治理成效,不变的是根植于百年工运的红色初心。”

在两山生态文化广场,调研团成员切身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与丰富内涵,并对锡矿山探索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进行深入解读。成员们深切认识到锡矿山是如何将红色底蕴与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沉睡”的资源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

图为调研团在两山生态文化广场

以探寻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路径为方向,调研团踏入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通过直播宣讲、安全教育特色活动等多元形式,激活红色资源的当代生命力。

直播赋能传承,行走思政课堂

调研团在仔细了解“一床暖心的红军毯”等故事背后军民双向奔赴的生命契约后,成员们来到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采用“直播+宣讲+思政”的创新形式,开展“云长征”主题的直播宣讲活动。团队成员沿着红二军团进驻的历史脉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精心梳理“声东击西”战术的时代价值、部队保持有生力量的宝贵经验和军民鱼水情故事等宣讲内容,反复打磨直播流程并进行多轮预演。直播过程中,成员们用生动语言讲述红色故事,与观众一同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资源从静态展览转为动态传播,推动思政课程从传统课堂向生动实践延伸。

图为调研团在进行直播宣讲

红色浸润童心,思政护航成长

团队在利用直播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将关爱与教育送到新化县奉家镇的孩子们身边。成员们将防溺水知识、禁毒教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视频教学等方式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安全教育课。课程中融入长征途中“拒毒守节”的红色故事,让安全知识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相得益彰,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安全教育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让思政教材真正“活”了起来。

图为调研团在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本次调研从多元视角出发,构建城乡联动的立体观察网。调研足迹遍布工厂车间、企业展厅、红色文化场馆与田间地头,运用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典型人物深度对话等方式,倾听来自产业工人、企业管理者、基层干部、乡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心声。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与数据,共同绘就娄底在产业转型、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生动图景。

图为调研团同村民发放问卷

“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调研团成员们在行走中思考,在调研中成长,将“接地气”的调研过程转化为铭记初心使命的丰厚养分,自觉将个人成长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洪流。未来,调研团将持续聚焦民生关切与发展课题,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惠及百姓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力量在这片热土上谱写更加绚烂的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