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职教频道 > 职教动态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三下乡”实践绘就青春画卷 样板支部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29 17:42 来源:中教网  高延伟   阅读 1.5千
52
分享

中教网7月29日讯(通讯员 高延伟)7月10日至28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样板支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党支部组织“伴读青春”、“智慧星火”、“青衿护绿”三支志愿服务队20人分别赴湖北省南漳县刘坪村、峪山中心小学、保康龙坪中心学校,开展为期1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AI赋能,同心筑梦”为主题,充分发挥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受到村民、孩子广泛好评。

科技赋能:AI点亮乡村教育星火

7月10日-18日,“智慧星火”志愿服务队深入南漳县李庙镇刘坪村,与村干部深入交流和走访,了解到刘坪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学生放假以隔代监护为主,而刘坪村地处大山,村里有国道和河流穿村而过,此时正值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安全教育特别是防溺水教育至关重要。团队利用专业优势,设计机器人编程教学、AR、VR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教学内容。

VR-3D眼镜体验课堂,孩子们戴上VR设备,仿佛瞬间置身于各种危险水域场景中,有的是平静却暗藏危险的池塘,有的是水流湍急的河流。看到溺水场景里,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溺水时的恐惧与无助。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太真实了,以后再也不敢随便去危险水边玩了。”

志愿者通过电脑代码编程,让AI机器人化身“安全小讲师”,围绕“六不准两要”,从危险水域的辨别,到溺水的常见原因,再到溺水时如何自救与求救,机器人一一阐释。这一刻,孩子们不仅记住了防溺水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科技的力量化作守护生命的盾牌,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爱心课堂:用知识扬起理想风帆

7月10-24日,“伴读青春”志愿服务队深入峪山镇中心小学,与孩子们一起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程与活动,不仅有拓展知识储备的科学文化常识普及课,还有培养兴趣爱好的手工制作课、室外体育课和口才训练课和幸福与健康的探索系列课程。

学习过程中,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幸福的体验,志愿者播放了节奏轻快的《幸福拍拍歌》。音乐响起,孩子们立刻被欢快的旋律吸引,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纷纷跟随节奏拍手、跺脚。志愿者搭配形象的动画视频,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呈现,同时紧密结合乡村儿童日常接触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能快速关联自身经历吸收内容。在帮助孩子们增进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以多彩有趣的形式寓学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释放了学习的压力,更让“幸福”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守护青绿:AI赋能乡村生态环保

7月18日-28日,“青矜护绿”志愿服务队深入保康县龙坪镇中心学校,与当地村民一起迅速投入到村容村貌改善工作中。他们身着整齐的队服,手持扫帚、簸箕等清洁工具,分组深入到镇里的各个角落。在清洁过程中,志愿者们还积极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乡村整洁环境。

在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地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发挥信息学子专业特长,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办公软件制作电子“环保倡议书”,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党支部深化“党建+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实践。通过深入乡村一线,学生们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技能,在乡村振兴大课堂中深化了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实现了思想成长与专业成长的双提升。下一步,党支部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撰文 | 高延伟

图片 | 刘俊毅 胡杨茗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