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9日讯(通讯员吴屹宸)7月27日上午,华东理工大学“茶油翠田”实践团深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镇连云村,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农耕文化研学之旅。被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联合梯田,成为了团队成员们感知乡村振兴脉搏的生动课堂。
走近联合梯田,一幅大地精心绘制的水墨长轴在眼前缓缓展开。目之所及,是层峦叠翠、蜿蜒起伏的磅礴气势。千峰藏絮,万壑生纱,晨光一泼,山便浮在素烟的浪里;远处村落点缀其间,与梯田、青山、蓝天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震撼人心的生态画卷,堪称大地艺术的奇观与天人合一的杰作。
团队成员深入梯田,近距离观察了这一独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方式。成员们注意到,为了克服并利用群山环绕、降雨集中的自然环境,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制作了轨道运粮车、谷物叉等特色农业制具,展现了卓越的农业智慧。在千层翠色铺展的梯田间,团队成员们亲身感受了延续千年的稻作智慧与生态和谐。
在当地民俗博物馆,一件件农具与生活器物无声讲述着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让年轻学子对乡土文化的生命力有了具象认知。成员们亲身体验了剥壳机、磨面机等传统农业器具,深切地体悟到古代先民们在农业领域的非凡智慧。
随后,团队来到了连云村村民委员会,与连云村书记郑雄燕展开了面对面的互动座谈会。会上,郑书记向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了梯田农业系统的独特价值与保护现状。
成员们了解到,连云村的农业种植主要围绕被誉为“梯田三宝”的水稻、白晒花生、田埂豆;由于山地海拔较高,当地水稻只能采取一年一收的模式;为应对雨季集中、地势陡峭引发的大量自然灾害,当地花费大量精力疏通沟渠,并利用梯田的蓄水能力,做好排水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当地大力开发“农业+旅游”的产业合作模式,将农业融入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扩大当地农业文化影响力,提升产业经济活力。
如今,连云村依然在为开辟林下经济新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而努力。
团队成员们深入乡村基层,采访了当地村民,询问了他们有关于农村产业与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问题。村民们十分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对同学们的实践给予了肯定。
此次对连云村联合梯田的实地调研活动,既加深了成员们对联合梯田这类特色农业文化遗产的了解,也增强成员们对文化资源成果转化与乡村发展的理解深度,激励同学们借助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