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青春对话初心,聆听信仰力量 —— 广州新华学院“云麓薪传”突击队访谈丰阳镇老党员同志纪实

2025-07-28 15:52 来源:中教网  江静宜   阅读 2.4万
792
分享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党建引领下的时代变迁。7月15日,广州新华学院云麓薪传突击队成员前往丰阳镇梁家村,访谈当地党员前辈,聆听他们在峥嵘岁月里的入党初心与奋斗故事。

队员们出发前往访谈

#01

田埂见证变迁 初心映照农耕

队员们首先步入胡金爱同志的家中进行访谈。胡同志回忆往昔,感慨直言:“过去日子苦啊,吃穿都犯难,特别是在青年时期艰苦的农作劳动种地全靠一双手,犁田用牛拉,插秧弯着腰一站就是一整天,全部依靠群众的辛勤劳作。党的政策扶持下,机器化生产与科学育种耕作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这田间耕作的变化,全靠党的引领和技术进步,咱农民才算真正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里解放出来了,人民不愁吃穿、生活越来越好!” 她紧紧握着大学生的手,反复强调,“党是咱的主心骨,不管啥时候,都得坚持党的领导,思想上拧成一股绳,这样咱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队员访谈胡金爱同志

面对新时代党员,胡金爱同志也寄予深切期许:“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学习,把知识变成本事,更得和党一条心,思想上必须坚持与党中央高度统一,不能‘掉队’,跟着党的方向使劲儿干,才能接着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话语质朴却饱含力量,让在场大学生深受触动。

#02

岁月镌刻担当 赤诚映照时代

随后,队员们继续走进梁乾标同志的家里开展深入的访谈。这位1960年便已入党的资深党员,结合自身经历,为队员们生动勾勒出不同时代的社会图景,字字句句中饱含着对党的忠诚与对青年的期许。在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匮乏是常态。梁乾标同志缓缓开口,思绪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田间地头。他回忆道,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上交公粮”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一亩地能收多少粮食,交多少公粮都是按计划来的。大家勒紧裤腰带也要完成任务,为了国家能快点好起来。”从集体劳作到分田到户的政策转变,他都亲身经历,“后来分田到户,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日子慢慢有了盼头,但对党和国家的贡献之心从没变过。”谈及如今的生活,梁乾标同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现在多好啊,物质条件富足了,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我们这代人见证了从‘交公粮’到‘依法纳税’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形式的转变,更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体现”。

交流尾声,梁乾标同志语重心长地嘱咐队员道:“你们作为学生,要为国家发展出一点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国家发展得很好,你们要努力完成这一接班人的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努力。

队员访谈梁乾标同志

#03

天山铸路十年 信仰照亮征途

接着,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另一位资深党员梁利建同志的家中。谈及青年时期的峥嵘岁月,这位老人眼中泛起光芒,缓缓道出那段与天山风雪相伴的修路往事。梁利建同志回忆道:“那时候我才二十出头,毛主席号召‘支援边疆、建设祖国’,我一听就报了名。”当年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就跟着队伍奔赴新疆,目标是修一条横穿天山的公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修建公路时十分艰苦的生活环境,他和战友们住在简陋的帐篷里,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工具上工,抡大锤、炸岩石、搬石块,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到了天山脚下才知道,难啊!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特别冷。由于当地缺水,大家只能一个月洗一次澡,吃的也简单,顿顿是玉米糊就着干硬的馒头。”但即便如此,梁利建同志和战友们不畏艰苦,心中只有早点把路修通的念头,让南疆北疆能连起来,让边疆的老百姓能过上方便的日子。梁利建老同志和战友们一守就是十年。十年间,他们用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在冰封雪冻的天山深处凿通了隧道、架起了桥梁,最终建成了全长562.75公里的独库公路。

提及自身入党经历,梁利建同志十分自豪。在修建公路之初,梁利建同志深受身边党员同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影响,因此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新一代的青年党员,更要努力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老同志对新时代党员的殷切期望。

梁利建同志的讲述让在场的突击队成员们深受震撼。这条穿越天山的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老一代党员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永远铭记老党员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续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与荣光。

队员访谈梁利建同志

#04

家风传承忠诚 热血映照担当

最后,实践队访谈了党员梁建才同志。他谈及家庭时眼中满是自豪:“我家7兄弟,3位当兵保家卫国,4位入党为群众服务,一家人始终向着党、靠拢党,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刻在骨子里。”他感慨道,正是党的引领让家庭有了奋斗的方向,也让家乡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大学生,他深情嘱托:“年轻人要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热情。你们有知识、有活力,要把热情变成行动,把理想融入祖国发展,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要踏踏实实为国家做贡献,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队员访谈梁建才同志

此次系列访谈中,四位老党员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初心”与“信仰”的重量。胡金爱同志见证了农耕技术从人工到机械化的跨越,梁乾标同志亲历了从“交公粮”到“依法纳税”的时代变迁,梁利建同志用十年青春在天山筑就连接南北疆的精神丰碑,梁建才同志以“兄弟参军入党”的家风诠释对党的赤诚。他们的故事虽各有侧重,却共同指向“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以及“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不变初心。

红色基因不仅是艰苦岁月里的奋斗足迹,更是党建引领下时代进步的生动注脚;信仰力量不仅是老一辈党员的精神支柱,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突击队成员纷纷表示,将铭记老党员的嘱托,以青春之姿传承红色基因,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让党的思想在新时代持续闪光,让青春与乡村共成长、与祖国共奋进。

撰文| 江静宜

图片| 云麓薪传突击队

一审| 游子庆

二审| 林睿颖、江静宜、谢家恩

三审| 肖芳玲、陈梦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