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石榴籽红·同心筑梦——地学青年执实践育人笔,绘民族团结锦绣图

2025-07-26 10:02 来源:中教网    阅读 8.0万
分享

中教网7月26日讯通讯员: 文强、李林遥)七月盛夏,骄阳似火。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7日至19日,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石榴籽红·同心筑梦”实践队,奔赴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兴文县等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专项实践。三天时间,实践队将“行走的思政课”延伸至社区街巷、抗战旧址、苗寨山村与工业展馆,在鲜活场景中丈量四川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以青春之声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铸牢团结石榴红,共筑民族一家亲

实践队首站走进翠屏区金沙江社区。作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这里是多民族同胞共生共荣的鲜活缩影。社区党委书记杨永康详细介绍,社区以 “互嵌式” 社会结构为蓝图,创新构建“五融模式”与“五社”联动的民族工作法,将就业帮扶、文化交融、民生保障等工作融入日常肌理,始终贯穿“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信念,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浸润人心。队员们深入榕言议事角、青年之家、共享舞台等特色点位开展沉浸式调研,并专访了宜宾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永康,系统探寻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运行密码,直观体悟“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理论深意与实践路径。

(文强 供图)

领略苗寨风情秀,品味五粮醇香长

“每年暑期,我都会为当地儿童开展为期20天的非遗艺术培训,内容涵盖苗语、苗歌……”在兴文县峰岩村,苗族非遗传承人杨会良热情地向实践队介绍着自己的坚守。一旁,实践队员索朗美朵正面向村民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生动阐释“五个认同”的核心要义。宣讲结束后,队员们循着“产业+文化”融合发展的脉络,深入考察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峰岩村作为兴文县最大的苗族聚居村落,苗族人口占比逾92%。这里,苗绣、芦笙等非遗瑰宝与千亩生态果园相映成趣,传统节庆与现代业态交融共生,持续释放着发展活力。在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队员们探寻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氤氲酒香中,大家深刻体悟中华文明所展现的连续性、创新性与统一性,进一步夯实了文化自信根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文强 供图)

传承英烈精神火,弘扬抗战文化魂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实践队循着历史脉络,相继走进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与赵一曼纪念馆,探寻烽火岁月中民族团结的精神密码。在李庄,泛黄的档案文献与斑驳的学者手稿静静陈列,系统铺展出战火纷飞中文化机构西迁、知识分子守望文脉的壮阔图景,让那段“同仇敌忾护文明”的历史跃然眼前;在赵一曼纪念馆,刚毅的烈士塑像与字字泣血的家书手稿交相辉映,凝练出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革命风骨,将“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赤诚镌刻于心。透过史料研读与沉浸式场景教学,队员们深刻体悟到: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基,革命精神是凝聚共识的纽带。文化血脉的赓续,恰是民族和睦之魂、团结之根;烈士精神所承载的“爱国统一、民族团结”信念,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基因。这份认知更坚定了青年一代“以青春之我护民族之团结”的使命担当,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筑牢了跨越时空的史实根基与直抵人心的精神滋养。

(文强 供图)

此次“石榴籽红·同心筑梦”实践活动,堪称一堂行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队员们在社区街巷间感受邻里互助的融融温情,在苗寨山村里见证非遗传承的生生不息,在抗战旧址上筑牢矢志不渝的理想信仰,在烈士展馆内赓续历久弥坚的红色基因。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暑期实践为新起点,主动担当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使者、民族团结的践行先锋,以青春之力助推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伟力。

(李林遥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