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湛科学子肇庆行——多元调研拓视野,青春担当践初心

2025-07-25 12:49 来源:中教网  谭天宇   阅读 4.2万
分享

中教网7月25日讯(通讯员 谭天宇、张芷晴、江家健)聚焦时代发展脉搏,躬身实践沃土。湛江科技学院育青知行实践团赴肇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6月29日至7月12日,实践团以“产业发展探前沿”“非遗匠心寻传承”“红色根脉强信念”为三大主线,深入企业车间、非遗工坊、历史遗迹,以脚步丈量大地,以青春视角解码地方发展密码。

聚焦产业前沿 解码发展动能

▲图为企业负责人讲解精密设备操作方式。供图 徐力

实践首站,实践团深入肇庆端州双龙工业园,聚焦产业发展前沿阵地。

7月2日,实践团成员走进广东德力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精密设备运作流程,与技术骨干深入交流,探寻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坚及智能生产体系构建中的创新实践。

▲图为肇庆市京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商经理介绍项目方案。供图 徐力

7月4日,实践团走访肇庆市京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围绕企业运营模式、市场拓展战略及产业园区政策赋能机制等议题,与企业管理层座谈交流。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以专业视角观察产业发展态势,详细记录企业厂房基础设施配置及销售群体分布情况,了解到企业未来发展将向科学化、智能化转型,为探索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积累丰富的“一手资料”。

▲图为企业负责人带实践团成员参观厂房内环境。供图 徐力

调研显示,肇庆端州双龙工业园具备政府政策支持、交通区位便利、土地成本较低等优势,但也面临高新技术人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等发展瓶颈。通过详实访谈与细致考察,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为研究区域发展规律积累了宝贵经验。

探寻非遗文脉 传承匠心薪火

▲图为程朗讲解端砚。供图 徐力

端砚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砚文化的深厚底蕴。7月6日,实践团走进端砚非遗传承基地——程良端砚文化艺术馆,与端砚制作技艺第十四代传承人程振良及程朗展开深入交流,开启非遗技艺深度调研。

程振良从事端砚制作四十余载,向成员详细讲解了端砚从采石选料、设计构图到雕刻打磨的全流程工艺。他强调,选料是基础,每块砚石均有独特纹理与质地,需依据石料特点构思设计,方能赋予端砚灵魂。走访中,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程振良对端砚制作的执着热爱,以及对非遗传承创新的深入思考。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程振良。供图 徐力

作为新一代传承人,程朗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他提到,在保留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尝试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端砚更贴合当代审美需求,以期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这项非遗技艺。为深化实践体验,实践团成员参与端砚制作实践课程,在程朗指导下执刀刻砚,虽技法尚显青涩,却通过亲身体验体悟到非遗技艺的精妙与匠心传承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图为程朗指导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雕刻砚台。供图 徐力

追溯红色根脉 赓续精神谱系

结合“青年大学习”拍摄视角,7月7日至7月10日,实践团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开展调研,踏访高要学宫、丽谯楼、肇庆宋城墙等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地标。在高要学宫,成员通过研读史料、观摩革命文物展览,系统梳理了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参观高要学宫。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拍摄“青年大学习”视频。供图 徐力

漫步于肇庆宋城墙的斑驳砖石间,实践团成员回溯往昔峥嵘岁月,深切感受古城墙铭刻的革命精神与不朽荣光。调研中,实践团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精心摄制主题微视频,制作图文并茂的线上推文,多维度、立体化呈现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着力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矩阵,推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中赓续绵延。

▲图为丽谯楼内的抗战雕塑。供图 徐力

湛江科技学院育青知行实践团在肇庆“三下乡”的调研活动,以扎实专业素养深耕多元领域,在产业前沿洞察、非遗活态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调研成果转化,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