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微光汇聚向善力,青春赋能助残行——南理微光·织梦青年实践团扎根广西公益实践前沿​

2025-07-23 11:55 来源:中教网 南宁理工学院  王清燕   阅读 1.3千
43
分享

中教网7月23日讯(通讯员 丁叶 揭成威)2025年7月,南宁理工学院“南理微光·织梦青年”实践团满怀青春激情与公益理想,深入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及相关企业,开展了一场聚焦助残的社会实践行动,以青年之姿诠释责任担当,传递人文关怀。

在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团成员首先进行了细致的走访学习。基地负责人全面阐释了基地如何有效整合地方资源与政策优势,为残障群体搭建起涵盖职业规划、创业扶持、项目孵化及品牌塑造等维度的综合赋能平台。

在创业成果展示区,负责人廖艳洁着重介绍了基地特色项目——“非遗融合传统手工艺”的残疾人创业实践。一件件凝结智慧与匠心的作品,无声地传递着残疾人自尊自信、奋发有为的生命态度,令师生们深受触动与激励。

实践团也向基地分享了南宁理工学院在推动大学生残疾人就业创业计划方面的整体布局与阶段性成果,并特别带来了团队自主研发的非遗苗族刺绣互动体验材料包,盛情邀请基地的残疾人伙伴一同参与。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悉心引导下,残疾人朋友们兴致盎然地亲手触摸缤纷的苗绣丝线,沉浸式感受传统工艺之美。一位参与体验的听障学员,虽言语受限,却以全神贯注的目光与频频竖起的大拇指,清晰传递出对活动的认可。这场超越言语隔阂的指尖对话,不仅搭建起心灵的桥梁,更让非遗文化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时代生机。

​​公益热忱化作夏日清风,青年担当见于细微之处。​​ 体验环节结束后,实践团迅速行动,将一份份饱含心意的特制“清凉关怀包”逐一递送到基地在岗残障人士手中。礼包内容贴心实用:爽口解渴的西瓜、消暑怡人的冷饮,以及精选的夏日防护用品。

从物资的用心筹备、细致分包,到现场的温情派发,实践团成员倾注全力。目睹残疾人朋友们接过礼包时展露的笑颜与感受到的阵阵清凉,同学们更深刻地体认到公益实践的意义所在。这不仅是一次爱心物资的传递,更是南理学子以实际行动播撒社会温暖、展现新时代青年作为的生动写照。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基地负责人在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会议室内展开了深入交流。实践团介绍了南宁理工学院社会公益学院的核心使命——系统化培育青年公益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公益实践深度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为区域公益生态持续输送新生力量。

基地负责人廖艳洁则分享了其在扶助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实践成果与远景规划。双方围绕提升残疾人服务效能这一主题坦诚交换意见,并在促进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创新公益服务模式等方面形成共识,未来将协力构建更具实效性的协作支持网络。

实践的第二站,团队探访了南宁市残疾人事业服务协会会员单位——广西嗨驿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毕冬作为杰出的残疾人创业代表,于2025年荣膺“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他以顽强的意志与卓越的商业智慧突破重重阻碍,在文化传播领域开创了一番事业。毕冬热情接待了实践团,详尽回溯其创业征程:2016年依托电商专业所长创立“南宁市嗨站软陶工作室”,精准把握市场机遇,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多名肢体、听力障碍人士共同创业;2018年正式注册公司,创立“嗨站定制”品牌,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将泥塑艺术品销往国际市场;至2019年运营天猫旗舰店,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年营业额超400万元,团队扩充至20人规模。

实践团成员对毕冬进行了个人深度访谈,聆听其感人肺腑的奋斗历程与自强不息的内心独白。同学们为其坚韧品格所折服,纷纷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学习思考,围绕品牌建设、电商运营策略、产品创意设计等议题,与毕冬展开积极探讨,为嗨驿站的长远发展贡献青年洞见与创新思路。

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南宁理工学院“南理微光·织梦青年”实践团扎根助残服务前沿阵地,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他们不仅深切感受到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的生命力量与精湛技艺,更通过“清凉关怀包”的暖心送达、与自强榜样毕冬的深度对谈、以及对助残事业的前沿思考,真切领悟了青年力量融入社会公益的价值内涵。从孵化基地到创新企业,南理学子以赤诚之心与务实之举,彰显了当代青年的社会情怀与使命担当,他们凝聚的点点“微光”,正为照亮残疾人朋友的逐梦之旅赋能,也为构筑更具包容性与温度的社会贡献着澎湃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