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广东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助梦 e 夏”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美术学院 “绘美客韵” 团队联合行动,40 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梅州市大埔中学,开展美育、科普等特色义教活动。其中 “助梦 e 夏” 团队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将 VR 全景拍摄、AI 图像处理等前沿技术融入基础教育环节,通过一系列精心打磨的特色课程模块与多场沉浸式实地教学实践,为当地学生带来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技体验,让前沿技术与课堂教学碰撞出别样火花。
图为团队合照
一、VR技术赋能课堂,创意成果“动”起来
团队成员实施“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义教组的潘俊延老师采取三维动画的形式演示机器人运动原理,打破“停留在书本认知”的限制,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他还给学生们进行分组实操,布置完成智能巡线机器人组装与编程的任务。
图为义教老师潘俊延讲解机器人安装教程
不仅如此,团队开设了VR课堂,学生可以根据智能手机拍摄机器人作品,再通过VR技术和云端平台,生成可交互的360°全景的3D模型。“滑动手机屏幕就能看我组装机器人的每个角度!每个零件结构都好清晰啊!”这让第一次接触VR技术的学生们连连向义教团的老师们发出惊叹。团队还开发了“VR作品墙”功能,所有学生作品均可上传至校园局域网,形成永久保存的数字化作品库。
图为学生在用VR软件扫描自己制作的机器
图为学生扫描出的VR效果图
二、VR镜头记录实践,乡土风貌“显”出来
结合外出实践,团队学生开展“数字大埔”VR采风活动。在团队的带领下,学生们分成4个小组,携带VR设备。先是走遍校园各个角落,把摄像头当作眼睛,用VR技术拍摄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场景。随后前往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对这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文物建筑进行数字化采集。“我们拍摄的时候要保持平稳移动,记得每个角度停留3秒,大家互相帮忙。”义教组的罗雅娜老师老师耐心指导学生们拍摄。“手机拍摄的影像经过处理后,能变成可以“走进去”的虚拟场景!大埔变得好美。”学生张心娜对着成品感叹。采集的影像数据经过后期处理,制作成“VR校园导览”和“数字文物档案”,它既作为教学案例,也为当地文旅宣传提供素材。
图为学生和老师在用VR技术扫描文物建筑
三、AI技术助力绘画,艺术作品"活"起来
在AI创意工坊课程中,学生先用水彩笔绘制卡通形象,经高清扫描后,通过AI实现图像动态化。学生们被AI生成的作品“惊艳”,纷纷向同伴分享作品。团队还将优秀作品上传到AI作品墙专栏,点击屏幕即可观看动态效果。这些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作品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纪念品。
图为义教老师在指导学生
学生们利用AI将绘画作品“活”起来
四、青春践行使命,科技筑基未来
活动总结会上,“助梦e夏”团队义教组组长唐伟梅分享:“有个学生课后追着我们寻问VR技术的原理,尽管天黑了也还是坚持弄清楚再回家。”不仅如此,大埔中学科技辅导员刘老师反馈:“课程不仅教会技术,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思维,这种影响会持续发酵。”正是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辅导员的正向反馈,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需求,团队已与校方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将定期开展远程VR教学,并协助建设校园创客空间。
图为学生们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助梦e夏”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大埔中学以青春的热情,点燃了乡村孩子们的科技梦想,照亮了乡村孩子们探索科技的道路。队员们将继续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务实的实践行动,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为无数乡村学子的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助梦e夏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通讯员:汤欣怡、刘智宇、唐伟梅
撰文:汤欣怡、刘智宇、陈冬玫、黄怡芳、唐伟梅、李惜柔、罗雅娜、叶梓煜、涂峻豪、张宝焱
摄影:张鹏基、潘俊延、周紫盈、郑俊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