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8日讯(通讯员 戴金城、宋华旭、王梓莹)为响应团省委实施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促进乡村儿童的知识普及。7月3日,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梦想领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廉江市石角镇文峰苗圃希望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七彩假期”盛宴!
- 1.非遗醒狮
非遗醒狮进校园,精彩表演让小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魅力。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文化课,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增强文化认同,让民族瑰宝代代相传。
(队员与小朋友醒狮互动现场)
(队员与小朋友醒狮互动现场)
2.玩转非牛顿流体与空气炮
非牛顿流体“遇强则强”,空气炮威力十足,神奇实验引爆小学生好奇心。在趣味互动中理解科学原理,打破刻板印象,激发探索与创新精神,为未来创造种下种子!
(队员邀请小朋友们动手实验)
(队员和小朋友一起进行空气炮实验)
3.非遗剪纸
红纸与剪刀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预示着接下来将会发生一段特别的文化之旅。剪纸上镌刻的各种花纹,是岁月沉淀下中国人民的文化结晶,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让更多人感受到剪纸艺术所传递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好祝愿。
(队员讲解剪纸文化的由来)
(小朋友们准备剪纸现场)
4.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是通过突然冲击上腹部,增加腹部压力,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快速冲击气道,从而排出堵塞物。“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本质是“双向守护”,既为支教团队的安全保驾护航,也为乡村种下“生命教育”的种子。
(队员讲授海姆利克急救法现场)
(队员指导小学生急救流程)
5.神奇花馍
动手捏花馍,劳动有收获,非遗花馍走进支教课堂,指尖童趣绽放文化魅力。以"会变魔术的面团"为切入点,生动讲解非遗花馍的文化渊源。从传统节庆中的吉祥寓意到现代创意造型的演变,将花馍"始于饮食,终于艺术"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
(队员动手指导花馍制作过程)
(同学们制作花馍现场)
6.童趣彩虹桥
以童趣彩虹桥为题材的音乐课堂教学,通过生动的手势舞教学和发音讲解,让孩子们沉浸在欢快的节奏中,队员耐心示范每一个动作细节,课堂上回荡着清脆的发音练习和纯真的嬉笑声。红星光芒映童趣,红色种子悄然而生。
(队员讲授手势舞音乐教程)
(同学们积极举手参加实践活动)
7.趣味英语
通过游戏教学法、“单词卧底”小游戏、设计“英语单词接龙”、“情景对话扮演”等趣味游戏,用趣味英语为孩子们开启一扇看世界的窗,让他们触摸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多元。
(队员传授学好英语的小技巧)
(趣味英语小游戏互动现场)
8.火焰掌与水上烟花
通过游戏引导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引导孩子们理解“火焰掌”与“水上烟花”的实验原理,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神秘而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
(队员与同学们的互动现场)
(队员与同学们的互动现场)
9.DIY压花
压花,又称押花,是一项古老而美丽的技艺。此刻,花草不再是路过的风景,而是承载文化的时光胶囊。这些承载着孩子们实践成果的压花,将成为家庭交流的纽带,它是自然与人文的共振,是年轻一代之间的精神传承,更是一次双向的成长之旅。
(队员讲述DIY书签制作流程)
(实践队员带领小学生采集植物标本)
10.沂蒙精神爱国教育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深刻体会到传承的意义,让这份红色力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队员讲述沂蒙爱国精神教育现场)
(队员和女同学互动现场)
11.硬笔书法
笔、墨、纸、砚,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用于书写、绘画和表达创作的文化艺术瑰宝,围绕文字的起源、分类逐步带领孩子们深刻了解传统书法的文化魅力。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文字不仅是书写工具的延续,更是守护文化根脉的精神支柱。
(队员讲授文字的演变历史)
(全体学生展示书法成果)
总结
“梦想领航”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支教活动告一段落,在短暂而充实的支教时光里,实践队队员见证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喜悦,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单向的传授,更是双向的心灵对话。这段旅程在石角镇的希望小学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必将生根发芽,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让爱与梦想在每一颗心中永续传递。
(实践队指导老师以及队员与全体学生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