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5日讯(通讯员:陈悦 周智敏 卜文皓)七月的清晨,湖南新化县奉家镇墨溪村,罗教灵如往常一样来到红军烈士墓前,清扫落叶,擦拭墓碑。这样动人的一幕落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每一个成员眼中。在湖南省“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下,指导老师李婉溶、周浩带领团队与罗教灵深入交流,探寻这份跨越九十载、四代人接力的守护背后深沉而持久的力量源泉。
▲图为调研团成员访谈罗教灵
红色信仰铸家风
罗教灵家三代人接力守护无名红军烈士墓的红色家风,始于1935年一名病逝于墨溪村的无名红军战士。村民奉显情等人怀着对红军牺牲奉献的深切敬仰,安葬烈士并自发守护,成为第一代守墓人。在第一代守墓人辞世后,奉显培、罗承忠等乡亲“接棒”为烈士扫墓守墓,成为第二代守墓人。
罗教灵告诉成员们:“父亲罗承忠临终前和我说,他的坟要跟烈士墓在一起,要永远守护着红军战士。”于是罗教灵遵嘱将父亲安葬在红军墓五米处,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接力成为第三代守护者。如今,这份承诺已传递至儿子罗富文手中。四代人的生死相守,既是对红军牺牲奉献的永恒致敬,更在平凡坚守中让信仰薪火相传,彰显红色基因在乡土中国的生生不息。
代代接力践初心
“以前父亲常带着我去给红军烈士扫墓,我的儿子罗富文那时还小,他也会跟着去。父亲去世后,每到清明节,我就带着儿子去给烈士扫墓。”罗教灵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罗家红色家风传承的真谛——在年复一年的扫墓路上,以言传身教完成代际接力。
每年春节或清明,不管身在何处,罗富文都会回家给烈士扫墓,践行初心。优良家风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要将“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落于生活场景,在接力中明晰责任,筑牢精神根基。
家风吹暖千万家
罗教灵荣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这枚奖章不仅褒扬其个人坚守,更是对罗家三代人四十九年守护红军墓所淬炼的红色家风的崇高礼赞——这份源于对红军深挚敬仰、成于生死相守承诺、传于代代躬身实践的家风,正是红色基因在乡土中国的生动传承。
家风如春雨,无声滋养着社会的精神根系。调研团成员卜文皓感慨道:“罗家人的坚守深深打动了我,日后我会将这份“信守承诺”的精神融入生活点滴,让红色家风在平凡中发光。”罗教灵“小家”所秉持的浩然正气,必将如星火燎原,映照至社会“大家”的广阔天地。
青少年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信仰根基的筑牢离不开红色养分的滋养。罗教灵一家三代守红军墓淬炼的红色家风,正是这样的宝贵教材。“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将深挖这一“活教材”,聚焦“坚守信仰、践行承诺”的精神内核,通过“故事讲述+精神解读”方式,推动其与青少年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实践中让学子触摸坚守重量,让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让红色家风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为民族复兴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