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2日讯(通讯员 李婷 刘清铃 廖继珊)为深入宣传落实国家对学生群体的资助政策,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实效。7月9日至12日,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在共青团兴宁市委和“双百行动”驻兴宁工作队副队长刘炜的牵线支持下,“薪火凝聚”兴宁助学宣讲团深入兴宁市叶塘镇叶塘中学和宁中镇星民村,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普及国家资助与优惠政策,力促困难学子圆梦大学。通过专题宣讲、现场咨询、入户互动等形式,系统解读资助政策体系,帮助青少年学子知政策、懂感恩、立壮志。现场发放政策指南600余份,惠及群众400余人。
在叶塘中学、宁中镇等地,广州职业技术大学"薪火凝聚"助学宣讲团设立政策咨询摊位、派发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手册,并通过专访高中生、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为群众详细解读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受访群众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国家资助政策的宣讲,更深刻地了解到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关心和对寒门学子的关爱。
图为宣讲团在叶塘中学门口合影(赖煜华 供图)
图为宣讲团与星民村干部合影(林杰鑫 供图)
政策宣讲入脑入心 师长寄语点燃希望
本次进校宣讲活动中以“燃兴火,传希望,铸梦想”为核心,设立了资助政策宣讲会、互动环节和政策咨询摊位三大环节。在资助政策宣讲会环节中,刘炜响应资助政策、呼吁口号“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系统解读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九大资助体系。
图为刘炜向学生介绍资助政策(赖煜华 供图)
互动咨询解疑释惑 精准服务温暖人心
在政策解答环节中,在宣讲团第一指导老师戴开生的解答下,同学们对资助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叶塘中学高二4班的叶同学表示:“非常期待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也能获得国家奖助学金。”
图为戴开生老师向学生进行政策解答(吴盛彬 供图)
趣味游戏寓教于乐 梦想树洞传递心声
宣讲团成员通过“助学知识抢答赛”调动了学生对资助政策的兴趣。随后的“放飞梦想”环节中,叠成的纸飞机承载着学生的期望飞向远方。这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资助政策宣讲活动,不仅让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人心,更在学子心中播撒下自立自强、感恩奉献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点亮明灯。
图为学生参与助学问答(曾智 供图)
图为宣讲团与学生放飞梦想的纸飞机(林杰鑫 供图)
图为宣讲团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赖煜华 供图)
政策咨询零距离 答疑解惑暖人心
政策咨询摊位前,宣讲团成员采用“分模块讲解+政策指南介绍”的方式。针对学生关注的“奖助学金评审流程”“助学贷款还款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为同学们发放《学生资助政策指南》百余份。
图为宣讲团在校政策摊位(林杰鑫 供图)
政策入户暖民心 精准宣讲筑防线
在宁中镇书记和星民村村干部的牵头带领下,宣讲团成员分别前往了星民村和宁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政策上门”专项行动。通过“提前摸排需求+定制宣讲方案”模式,团队携带资助政策手册等工具,针对20余户学生家庭开展“一对一”精准解读,给村民们讲解相关的资助政策。
图为宣讲团入户宣传(曾智 杨高锋 供图)
“阿妹,崖家五个娃将来都要上大学,这个贷款是每一人都能贷还是只能贷一个?”星民村村民廖阿姨攥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手册》,用客家话向宣讲团成员急切询问。作为家里有五个子女的母亲,每年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曾让这个以务农为生的家庭陷入绝望。
宣讲团的刘同学取出资助手册,结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核心条款,用方言逐项阐释,她边说边用红笔圈出关键条款,方言宣讲让宣讲团与村民的心紧密相连,助学贷款的宣传给村民们带来了安心的保障。
图为入户村民合影(张平 供图)
稻田乡道间,属于宣讲团成员的一抹红色在乡间小道上格外醒目,他们手中的政策文件,正化作一份份希望,传递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手中。未来,这支来自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宣讲团将深度融入当地教育帮扶全周期:联动高校畅通入学通道,携手金融机构定制助学方案,跟踪毕业生就业创业反哺乡土,构建“政策护航-人才成长-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乡间(李婷 供图)
当青年智慧持续浇灌教育公平之树,当创新实践不断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宣讲团看到的不仅是政策文件的落地生根,更是一个民族以教育赋能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新时代青年在广袤乡野书写的人生华章。
通讯员:刘清铃 李婷 廖继珊
撰文: 刘清铃 廖继珊 邝文杰 关惠丹
图片:林杰鑫 吴盛彬 赖煜华 曾智 李婷 张平 杨高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