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以文“化”人,以安“护”苗 ——机械学子“三下乡”赋能乡村儿童:传统手工艺与安全课堂共筑成长防线

2025-07-04 14:13 来源:中教网  唐力 余雨馨 曾佳瑶   阅读 155
5
分享

中教网7月4日讯(通讯员 唐力 余雨馨 曾佳瑶)7月3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情暖童心,助力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团队创新采用“文化浸润”与“安全守护”双轨并行的模式,通过生动的安全课堂与传统手工艺实践,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构筑坚实防线,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为切实增强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团队聚焦暑期高发风险,精心打造了“‘防溺水、防暑’安全守护盾”小课堂。成员们结合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溺水危害、传授预防要诀,并现场示范关键的自救与互救技能。同时,针对炎炎夏日,团队成员通过情景模拟和趣味互动问答,系统讲解了中暑的识别信号及科学、快速的应急处理方法。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安全第一”的生命理念深深植入孩子们心田,实用的避险自救能力成为他们假期生活的“护身符”。

图为志愿者进行防暑知识趣味互动

午后,活动切换至“传统文化浸润”频道。团队成员化身“文化传承使者”,带领孩子们踏上“触摸传统之美”的奇妙旅程。团扇拓印课堂上,备好的各色花草成为小小艺术家们的天然颜料。孩子们团团围坐,小心翼翼地将形态各异的叶片、花瓣在团扇上构图,再用拓印工具轻轻敲击。刹那间,植物的脉络与色彩在扇面自然流淌、定格,古老团扇焕发出独特的自然灵韵与生机。当清晰的纹理与斑斓的色彩在扇面完美呈现,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充满了教室——这不仅是一次图案的创作,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传统拓印技艺与自然之美的完美融合,是文化认同感在指尖悄然萌发。

图为志愿者协助小朋友拓印团扇

图为小朋友们进行拓印成果展示

在艾草香包制作环节,穿针引线间,馥郁的艾草清香弥漫开来。孩子们专注地填充、缝合,将承载着祛病防疫智慧的中医药文化和祈福纳祥的民俗精髓,一针一线缝入小巧的香囊。

图为志愿者教授制作艾草香包

图为小朋友们在制作艾草香包

团队创新性地将“安全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以传统手工艺为“笔”,勾勒文化自信的图景,润泽童心;以防汛防溺水安全课堂为“盾”,筑牢生命安全的屏障,护航成长。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制作艾草香包的成果

“文化铸魂、安全筑基”的实践模式,为乡村儿童带来了知识与技能的收获,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珍视传统、敬畏生命的种子,为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和文化血脉的赓续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实践沃土,让文化传承更有情感温度,让安全守护更具扎实成效,以实际行动书写服务乡村、赋能未来的青春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