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5月27日讯(通讯员 侯霞)为了深化特殊教育课程的改革,并推动培智课堂教学的创新,2025年5月22日,万源市特殊教育学校、大竹县特殊教育学校、渠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及达川区特殊教育学校四所学校联合举办了第二期“协同共研,赋能特殊教育”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专注于培智学科教学策略的优化,通过特色课程展示、跨校评课研讨等多种形式,探索特殊教育课堂的有效实施路径。活动由大竹县特殊教育学校承办,四校的领导、学科骨干以及青年教师共40余人参与其中。
精品课堂展示
万源特校侯霞老师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中,以解放军图片和雷锋事迹视频创设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通过角色扮演,结合图片、视频多感官引导,深化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情感共鸣。教师聚焦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圈画动词并关联生活场景,同步提升表达能力和对奉献精神的理解。最后联系当代“活雷锋”实例,自然实现德育主题升华,体现特殊教育中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融合。
大竹特校潘宏青老师的《树叶临摹——拓印》课程以自然为师,构建“感知唤醒+艺术创生”双维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叶脉肌理、触摸自然质感,在拓印实验中唤醒感官体验,既强化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又激活艺术想象力。独创分层拓印工具包实施个性化引导,让不同能力学生在植物脉络与多媒材碰撞中,完成从自然观察到艺术表达的认知跃迁。
渠县特校于舒老师的《认识红色》以生活美学为切入点,巧妙转化色彩教学法。依托低龄段学生对红色的视觉认知优势,运用特制海绵印章开展趣味拓印,在按压、旋转间将抽象色彩具象为饱满番茄,既适配手部发育特点,又让艺术创作成为感知世界的钥匙。课堂以作品展评收束,使每个稚拙笔触都绽放自信光芒,实现美感启蒙与成长激励的双重目标。
评课交流与反思提升
深耕特教,共研新章。三校教师以课例为镜,从学情解码到课堂建构,全景呈现育人智慧。评课环节中,四校骨干教师从多维视角展开专业研判,针对目标达成梯度、教学策略适配性、特殊学生参与效度等核心指标进行诊断式评析,既肯定课堂创新亮点,又围绕差异化支持策略、生成性资源捕捉等细节提出优化路径。
创新经验共享
(1)跨学科融合实践:万源特校展示生活语文与德育融合案例,启发四校教师开发“学科+”特色课程。
(2)多感官教具研发:渠县特殊教育学校分享美术课堂的开发经验,多感官教具辅助学生学习。
(3)分层评价体系:大竹特校“三维动态评估”实现艺术表达、动作发展与课堂互动的可视化追踪。
优化建议汇总
(1) 建议增加家校联动的课后延伸任务设计。
(2)探索数字化教具在培智课堂的深度应用。
(3)加强课堂突发情况应对预案的标准化建设。
活动总结与后续计划
达川区特殊教育学校王小芳校长、万源市特殊教育学校苟莲校长、渠县特殊教育学校邵玲主席分别对课堂进行专业点评,并就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建设性意见。大竹县特殊教育学校王景胜校长对联合教研活动作总结提升。
万源特校校长苟莲发言
万源特校苟莲校长以“星空育人”理念阐释特教本质:“特殊教育如同仰望星空,每位学生都是独特星辰,每位教师亦是守护星光的人。我们不仅要将其视为安身立命的职业,更要成为照亮生命的事业,最终升华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大爱工程。”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课堂展示-智慧碰撞-成果凝练”三维推进,创新构建区域特教研训体系。万源市特殊教育学校将持续深化校际协作,以“资源共享促均衡、优势互补强特色、协同创新破瓶颈”的发展路径,为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