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综合频道 > 滚动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79 岁模范退役军人陈伟高赴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开展红色思政课纪实

2025-05-27 21:43 来源:中教网  胡建华   阅读 5.8千
223
分享

中教网5月27日讯(通讯员 胡建华)5 月27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 来自浙江宁波的 79 岁浙江省模范退役军人、镇海区关工委红色宣讲团团长陈伟高。这位历经岁月淬炼的老兵,带着对红色历史的深厚情怀,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跨越时空、震撼心灵的红色教育思政课,更以实际行动将红色精神的火种播撒在彝族少年心中。

校园里的 “红色初遇”:倾听与关怀交织

在荞窝镇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林伟伟的陪同下,陈伟高首先参观了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在这里,他静静聆听孩子们用演唱的《朵洛河》《金色的口弦》,清澈的歌声中流淌着大山的纯真与对远方的向往。“爸爸妈妈是不是都去打工了?平时和谁一起生活?” 他蹲下身来,亲切地握着孩子们的手,关切询问学习生活近况,目光里满是长辈般的温暖。当得知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时,他频频点头,轻声鼓励:“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知识能让大山的路越走越宽。”

教室里的 “长征课堂”:历史与信仰共鸣

在六一班教室,一场穿越时空的 “长征对话” 拉开帷幕。陈伟高以 “红军长征过凉山” 为主题,用生动的故事串联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36 名船工冒着枪林弹雨,7 天 7 夜往返摆渡,硬是用木船把数万红军送过了天险!” 他挥舞着手臂,仿佛将孩子们带回 1935 年的金沙江边。讲到会理会议时,他说:“这场会议就像一盏明灯,让红军在迷雾中找准了北上的方向。”

最让孩子们屏息凝神的是 “彝海结盟” 的故事。“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小叶丹以水代酒结拜为兄弟,这一杯酒,喝下的是民族团结,赢得的是革命转机!” 陈伟高的声音里带着哽咽,“正是因为有了彝族同胞的信任,红军才能顺利通过彝区,为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争取到宝贵时间。” 当他讲到普格红军树的由来 —— 当地百姓为保护红军标语用泥土覆盖树干时,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 “哇” 声,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图书室里的 “精神接力”:书香与初心同行

课后,陈伟高来到学校图书室,看到孩子们捧着《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故事》等书籍专注阅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特意从背包中取出自己撰写的《我走长征路》《尘封日记》两套书籍,郑重地交给学校:“这两本书记录了我重走长征路的所见所闻,以及整理的革命先辈日记史料,希望能给孩子们多一个了解历史的窗口。”“《尘封日记》里收录了多位老红军的战地笔记,字里行间都是血与火的记忆。” 他还叮嘱孩子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你们要像小树苗一样,在红色土壤里扎根,将来长成栋梁之材。”

从东海之滨到凉山深处,1500 公里的距离挡不住一位老兵的赤子之心。陈伟高在荞窝镇中心校的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红色种子。正如他在课堂结尾所说:“长征永远在路上,希望你们带着这份精神,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供稿单位: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

签发人:林伟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