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吉林大学副校长于湘晖教授率队走进太原五中,开展交流访问活动。太原五中党委书记雷晟、校长杨向东、副校长刘晓瑜及教务处负责人胡茜琼出席本次活动。通过座谈研讨与专题宣讲,吉林大学代表团全面展示了学校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为师生和家长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吉大图景。
01 座谈交流:前瞻布局,共育英才
座谈会上,太原五中党委书记雷晟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雷书记指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新时代育人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五中始终致力于搭建多元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吉林大学副校长于湘晖以“超大规模、超宽视野、超强实力”三个关键词,系统描绘了吉林大学的办学格局与教育理念。于校长介绍道,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六校合一”的典范,吉林大学现设7个校区、47个学院,在校生规模达7.5万人,学科门类覆盖13个学科领域,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拥有考古学、数学等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化学学科更跻身全球ESI前1‰。
太原五中校长杨向东强调,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应突破时空界限,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杨校长建议高校借助短视频、线上课程等新媒体形式,向中学生传播学科前沿动态。对此,吉林大学代表团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五中的合作,推动高校教授走进中学课堂,帮助学生提前感知专业魅力,激发学习内驱力。
02 校长宣讲:以“三个超”诠释吉大格局
在宣讲环节开始前,太原五中副校长刘晓瑜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吉林大学一行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刘校长表示,吉林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长期以来与太原五中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此次走进校园,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宝贵的升学信息和专业解读,也为中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
面向高三学生及家长的专场宣讲会上,于湘晖副校长再次以“超大规模、超宽平台、超强支撑”为关键词,深入解读吉林大学的办学特色与育人优势。于校长介绍,吉大七个校区如星辰般分布在长春市,校园内杏花成林、牡丹竞放,学子可在一座“大学城”中感受四季风华,体验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作为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之一,吉林大学拥有8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位居全国第三。学生可通过拔尖班选拔、强基计划及转专业政策实现三次专业调整机会,真正践行“慢探索、深扎根”的成长路径。
03 名师视角:解码人才培养密码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孙德征老师从一线教学角度出发,生动解析了吉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实践。孙老师介绍,学校“拔尖计划2.0”打破学科壁垒,入选黄大年班、李四光班的学生可享受跨专业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孙老师举例说:“曾有学生从地质学转向人工智能,也有学生从哲学跨界至生物医学,只要敢想,吉大就敢于支持。”
04 政策聚焦:跨界融合拓宽成才路径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高博详细解读了2025年招生政策亮点。高院长表示,今年“强基计划”新增数学与应用数学前沿方向,四大基础学科将实施“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方案;双学位项目新增工商管理-法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等跨界组合,紧密对接智能化时代的人才需求。 此外,吉林大学与全球90所顶尖高校合作的“致远计划”持续扩容,QS世界百强高校留学占比已达68.6%。高院长特别指出,学校目前拥有536间“三化”教室(标准化、智慧化、功能化),数量与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学生可在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深空探测任务,在数字化课堂中与名师互动,“这里既是实验室,更是梦想的孵化器”。 宣讲尾声,高博副院长引用吉大原创话剧《先生向北》中的台词寄语广大学子:“大学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点亮一盏灯。”这座孕育了37位两院院士、153位省部级政要的学术殿堂,正以“超大规模”托举“个性成长”,用“超宽视野”孕育“无限可能”。 期待更多三晋学子走进吉林大学,在杏花春雨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家国情怀与人生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