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5月19日讯(通讯员 胡建华)红色故事浸润校园,长征精神照亮成长。5月19日早上,普格县附城小学的运动场上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一场以“讲红军长征过咱家乡故事,悟长征精神化为前进动力”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普格县附城小学与“普格县华昌萍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德育)”联合主办,旨在通过本土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为全县中小学德育教育树立示范标杆。
上午8时整,普格县红色文化传承人、本土作家火补舍日前辈的宣讲拉开活动序幕。他以《纪念红军长征过普格九十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过普格九十周年——解放75年来的巨变和今后发展的良好前景》为题,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带领现场的六千多名师生“重返”1935年5月18日至5月20日——当国民党飞机的机枪扫射逼近,红军战士不顾安危将群众护在百年榕树下;在坪塘村(现红军树村),红军打开地主粮仓分粮济贫,解救70余名被关押的彝族群众;军民大会上,红军首长罗炳辉谢绝群众赠牛,反而回赠枪支银元,“我们是干人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承诺掷地有声。
“这棵见证过军民生死与共的大榕树,见证了那一段历史,如今被称为‘红军树’,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共产党人初心的印记。”火补舍日讲述,当年8名彝汉青年在树下报名参军的细节,让台下师生眼眶湿润。
此次活动,华昌萍名师工作室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本地红色资源,以普格红色五月,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室成员、附城小学校长方德贵介绍,活动特别设计了“沉浸式”互动环节:后续将开展班级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用短视频记录红色经典故事,组织学生前往“红军树”教育基地,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烈士陈列馆。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要让长征精神从文字变成可触摸的体验,化为师生工作、学习的动力。”
华昌萍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来自普基镇中心校、民族中学、铁道兵希望学校等多所学校。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不仅全程参与组织,更肩负着“播种者”的使命——大家将把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带回各自学校,推动“五个一”红色教育行动:一场主题班会、一次黑板报评比、一期红色征文、一次校园广播宣讲、一次教师德育研讨。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名师带动一群教师,一所学校辐射一片区域’。”华昌萍介绍,工作室下一步将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共享库”,通过跨校教研、联合研究等形式,让附城小学的示范经验在全县中小学落地生根。这种“名师引领 + 校际联动”的模式,标志着普格县红色教育从“单点突破” 迈向“系统构建”。
正如火补舍日在宣讲中所说:“九十年前,红军用鲜血在普格写下‘人民至上’的承诺;九十年后,新时代少年站在‘红军树’下,接过的是继往开来的使命。”这场充满温度的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当本土红色故事真正走进孩子心中,长征精神便有了最鲜活的传承者。
供稿单位:普格县华昌萍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德育)
审核人:华昌萍
签发人:马小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