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4月24日讯 《以赛促教砺师能 立德树人润童心》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提升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4月16日井研县教研室在井师附小举行2025年 “先锋工程”教学赛场小学道德与法治县级决赛。七位教师同台竞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以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打造了一堂堂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堂。
本次活动由井研县教研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刘伟、鲁倩组织开展。为确保教学竞赛公平、公正、专业、高效开展,赛前召开评委会,对本次教学竞赛评分规则进行了讲解与说明,同时也向参赛教师进行了赛制介绍。
活动伊始,井师附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周从明在致辞中强调:“让课堂点燃向善的火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接地气、有温度、见成长”,并鼓励教师以生活化教学培育时代新人。
随后井师附小学生带来竖笛合奏《闪烁的小星星》《雪绒花》,清澈的笛声为本次活动拉开帷幕,让这场活动因他们的演出而更具温度,展现"五育融合"新风采!
二、精彩课堂润童心
东林小学的李洪老师执教《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李老师采用情景式教学,结合生活经验,带领学生了解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通过情境体验感受劳动者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引导孩子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马踏小学刘红艳老师《我们的好朋友》一课中以“益友学堂”作为情景创设,巧用哪吒和敖丙的友情故事,带领学生演绎"真正的朋友",课堂秒变神话剧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珍视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在《文明有礼》一课中,竹园小学蒋欣娣老师通过“礼仪之邦,衣冠上国”导入课堂,建立文化自信。通过任务驱动,带领学生发现身边文明行为,对比不文明现象,认识文明行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价值,带领学生感悟中华礼仪之美,争当文明小使者!
井师附小胡燕平老师《白白的大米哪里来》一课中,通过图片、音乐、视频,讲解与合作探究大米的种植与生产过程,通过创新设计"插秧体验+挑战争霸赛",模拟插秧活动感受农民的辛勤付出,体验感悟大米来之不易,学生变身"惜粮小卫士",提升节约粮食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离不开规则》趣味开讲!周坡小学何安琪老师通过"闯关游戏"带领学生体验规则力量,通过体验活动和探讨交流,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从游戏规则到校园公约,层层解密社会运转的秩序密码,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合理消费》课堂变身"买买城"!城南小学张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心愿卡活动,让学生学会区分"想要vs需要",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体谅父母的辛苦。对消费行为进行大辨析,探究消费的合理性,在观点碰撞中学会理性消费,勤俭节约。
《请到我的家乡来》乡情课堂开课啦!纯复学校王珊老师巧用谜语导入,通过寻家乡地-探家乡美-展家乡建设情三步曲,带领学生"云游家乡",从自然景观到人文环境再到建设发展,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对家乡的情感共鸣,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归属感。
三、赛后点评促成长
评委代表郑静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目标达成”“学生参与”“德育渗透”等维度进行点评,不仅精准指出竞赛表现中的优点,更从专业角度点明不足,让教师看到自身需要提升的方向,教学创新的更多可能性。
最后,刘伟老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本次竞赛成果。一、她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案例运用,教师们以深刻的思辨能力和春风化雨的育人智慧,生动诠释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教育艺术。二、课例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精神的有机融合,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三、青年教师的大胆创新与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四、课堂中的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与法治思维的巧妙渗透,生动诠释了思政课教师“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
(供稿:刘伟 、鲁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