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中学频道 > 教师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化学课堂启新思 创新思维焕青春——成都大学附属中学第十一届新苗杯青年教师赛课高中化学组

2025-04-16 14:28 来源:中教网    阅读 5.2千
247
分享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教学交流平台,近日,成都大学附属中学“新苗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圆满落幕,化学组五位青年教师以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盛宴。从三维模型破解空间难题,到工业流程中的守恒思维;从科学史探秘到生活化的知识迁移,他们用多元的教学方式点燃课堂,让化学知识从书本走向思维,从理论走向实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堂充满智慧与活力的课堂,感受化学课堂上的创意碰撞与思维火花!

《等效氢的判断与应用》讲评课

陈昕老师以生为本,精准把握学生认知弱点,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易错题导入,通过典型例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效激活学生前概念。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将等效氢判断的三个核心原则(同一碳、同一碳所连甲基、对称位置)进行结构化梳理,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的峰组与面积比,建立起"结构-性质-谱图"的三维认知模型,帮助学生突破空间想象障碍。

《化学平衡常数》新授课

王雪佳老师以氢碘反应为起点,构建"表达式-运算规律-影响因素-计算模型"四维课堂。她运用"三段式分析法"将复杂平衡计算拆解为"变量列式-方程求解"的可视化流程;通过勒夏特列原理的实验数据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温度决定K值"的核心规律;通过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总反应常数等于分步常数乘积等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多重平衡体系中K的运算规律。

《烷烃和烯烃》复习课

杨易辰老师以乙烯聚合的"分子拼图游戏"突破传统讲授模式,学生通过亲手模拟高分子形成过程,直观理解聚合反应机理,从而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模型。在教学设计中,既有学生的实践操作又有知识的系统总结,实现了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升的转化。通过"知识梳理+动手实践+生活应用"的有机组合,让有机反应机理在体验中自然内化。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复习课

钟淼老师以"价—类二维图"为框架,聚焦非金属元素的转化规律及其工业应用。通过结构化设计,将知识复习与能力提升有机串联,使课堂节奏紧凑、目标明确。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融合小组合作、问题探究与真题演练,既巩固基础知识,又提升工业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与工业流程的联动设计,使守恒思想在定量计算与现象分析中得到充分体现。

《芳香烃—苯》新授课

周子茹老师将课堂打造成"科学发现剧场",让学生化身19世纪化学家,重演苯分子结构的百年论战。她采用"学生主讲-同伴质疑-教师点拨"的三段式教学,使苯的环状结构在思维交锋中逐渐浮现。实验演示与历史情境的双线并进,让化学性质探究充满戏剧张力,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五位青年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模型建构、实验探究等多元路径,推动化学课堂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建构。当守恒思想在工业流程中自然渗透,当历史情境点燃科学探索的火种,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教学技巧的创新,更是教育初心的坚守。新芽初绽,未来可期!

本次赛课不仅检验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全组教师提供了研讨交流的契机。老师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推动化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将持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