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发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带动主题教育,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中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一、访榜样,悟青春
比如,在学习“青春的价值”这一单元时,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感受青春的热烈与美好。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我想进一步延伸到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于是我策划了“青春榜样分享会”。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搜集了杰出青年的励志故事,有的则深入访谈了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如何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
二、辩英雄,思价值
在学习经典古文《屈原列传》时,我启发学生体会屈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崇高选择。课堂上,有学生质疑屈原自投汨罗的选择,我借此契机,组织了一场以“屈原是真正的英雄吗?”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辩论中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浓厚的思辨氛围中,学生们得以深入思考新时代下个人价值的选择和实现。
三、仿红楼,品传统
《红楼梦》是高中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书目,其中有着许多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是红楼人物情感与命运的写照,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学生深入领略其魅力,我组织了一场《红楼梦》诗词创作活动,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仿写。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我深刻感受到,学科资源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在文化的浸润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未来,我将继续挖掘学科资源,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主题教育有深度、有效度、有温度,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