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12日讯(通讯员 张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中,青年被赋予了无限可能与崇高使命:“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这句话,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天津工业大学松桃机匠同心行实践团青年学子的心田,引领他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 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推广普通话暑期社会实践,用科技之光与青春之力,共绘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贵阳民族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在历史的长河中,博物馆犹如一座璀璨的灯塔,照亮着青年学子探索民族文化深处的航道,让科技之光与古老智慧在此交汇,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贵阳民族博物馆的展厅中,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本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其独特的魅力。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在这里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他们不仅被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更自发地探索着如何将机械工程的现代科技巧妙地融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青年学子们深刻理解了科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真谛,也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推普调研入户走访,青春力量挺膺担当
实践团青年深入社区,积极探访,只为精准把握当地普通话使用及推广现状。他们耐心倾听,细致记录,每一句意见都视为珍宝。从退伍老兵爷爷的温暖回忆,到贫困家庭孩子的坚韧心声,再到十岁孩童的孝心故事,遇到可爱的小朋友们,热情的饭店老板,热心的姐姐 ……这场推普调研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数据收集与问题分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飞跃。 在调研的画卷上,他们不仅勾勒出问题与挑战,更以青春的智慧,绘出解决之道。这份担当与温情,如同春风拂面,让居民们感受到来自青年的关怀与力量。
小手拉大手,民族绘同心
“小朋友们好,我是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昊宇哥哥”。走进社区暑期小课堂,普通话推广宣讲,寓教于乐显奇效。实践团成员们与当地的孩子们手拉手,大中小学生同上一节思政大课,共同涂色了一幅充满童趣与民族特色的画作。在欢声笑语中,普通话成为了他们沟通的桥梁,让不同民族心与心更加贴近。 这场 “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共绘民族扇,非遗促团结
普通话培训与非遗漆扇相结合,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居民一起,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共同绘制出一把把精美的民族扇。每一把扇子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也让青年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非遗与普通话的相遇,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让民族团结的纽带更加牢固。
机械赋能乡音共融,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针对当地居民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推普技能+培训活动。通过普通话基础培训,孩子们的发音日渐标准,居民的交流更加顺畅。同时,无人机知识培训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视野;打开了引领农业现代化新风尚,让科技之光照亮田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海姆立克急救知识培训普及了紧急救援技能,为居民的生命安全筑起坚固防线。民法典知识培训则强化了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综合素质,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助农直播正当时
在“贵阳人每天要吃掉30000斤折耳根”的趣谈中,在“这几天吃的贵州菜里米豆腐频现”的惊喜里,实践团成员化身活力四射的“带货主播”,将贵州及松桃这片土地上的优质农产品,如数家珍般呈现给观众。直播间内,来自贵州当地的吴同学时而用普通话,时而用松桃方言娓娓道来,详细阐述每一样农产品的独特风味与食用秘籍,更巧妙地将贵州的民族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让每一份产品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
此次助农直播初显成效,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满怀热忱,深耕乡村,以更用心、创新的方式,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校地共建聚合力,青春力量促振兴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与松桃苗族自治县育才社区团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双方以支部共建为纽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方式,进一步聚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向前发展。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在最好的年纪来到乡村,把最好的青春挥洒在山川,天津工业大学松桃机匠同心行实践团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虽然告一段落,但青春的足迹已深深烙印在这片热土上。实践团成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机械赋能乡音共融,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