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青年学子团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2024-07-03 12:08 来源:中教网赣州    阅读 4.6万
60
分享

为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激励青年学生不断拼搏进取。2024年7月2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薪火传承”社会实践团来到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江源镇秋溪村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战斗情景雕塑以及一幅幅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不怕脑盖跌落地,只要革命早成功”的大无畏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过红军桥。中教网通讯员 辛文强 供图

当团队成员走进秋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红星,红星后就是今天的第一站——红军桥,红军桥又名庙背桥,始建于光绪十一年,桥身早已破旧不堪,时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委派战士对桥面进行修缮。为感谢红军,当地人民就将庙背桥改名为红军桥。此桥横跨在秋溪之上,岁月的痕迹在桥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交通设施,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遥想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这座桥上匆匆而过,奔赴战场,为了革命前仆后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信念如同桥下流淌的江水,奔腾不息,永不停歇。红军桥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是老百姓对红军支持和信任的见证。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力量,推动着革命的前进!

跟随红军脚步重走红军桥,仿佛踏上了历史的征程,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当年红军的坚定信念。这座桥见证了无数英勇战士的身影,他们为了理想和人民,无畏艰难险阻。站在桥上,思绪纷飞,心中涌起对红军的深深敬意,此刻更明白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传承红军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梦想,让红军桥所承载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图为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入口。中教网通讯员 叶泽鑫 供图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友联村的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进门的那一刻,陈旧的墙壁、古朴的门窗,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仿佛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在眼前重现。队员们站在那里,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想象着当年的情景,红五军团的战士们就是在这里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在调研的过程中,通过赣江源镇共青团团委副书记刘泳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红五军团的诞生历史与许多革命先烈的事迹,其中一名红军指战员令我印象深刻——在部队到达湖南道县四马桥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危急时刻,红军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自己和两名警卫员留下掩护。激战过后,主力部队突出重围,而陈树湘不幸被俘。得意忘形的敌人抬着被俘的陈树湘,欣喜若狂地前往长沙请功。就在途中,躺在担架上的陈树湘趁敌不备,强忍剧痛用手撕开自己腹部的伤口,绞断肠子英勇就义。陈树湘以惊人的勇气和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英勇就义的壮举彰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蔑视。他的行为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了理想和信念甘于奉献一切的宝贵精神。正是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红五军团诞生的过程与许多革命先烈的平生事迹。中教网通讯员 叶泽鑫 供图

调研学习接近尾声,站在这残檐断壁之间,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传承红色基因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队员们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讯员 黄碧轩 杨德健)

图为实践团在秋溪整编旧址大合照。中教网通讯员 辛文强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