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小学动态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洛阳市伊川县直第三小学:多措并举办学校 五育融合育新人

2023-12-08 12:47 来源:洛阳市伊川县直第三小学    阅读 3.0千
32
分享

巍巍九皋,淙淙伊水,在圣贤之乡理学名城的伊川县城南一公里,伊川县直第三小学宛如一朵亭亭新荷昂首绽放。今天笔者有幸走进该学校见到了该校校长张利各,经过交谈我感觉张校长很健谈并切对教育事业特别有情怀,在她身上看到了教育家精神。
 

张校长说咱们学校占地11237平方米,现有1402名学生,55名教职工。学校在“以礼立身,以艺润心”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五育融合、多措并举,培育知礼仪、有才艺、善合作、勇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笔者问张校长学校多年来取得了市县荣誉无数,办学上也取得卓越的成效请你来讲讲我们做了那些具体的工作。

张利各校长说:

1.坚持五育并举办学,遵循科学育人规律。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以礼立身,以艺润心”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多元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以“双减”和六项管理为契机,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稳中求进、难中求成,构建发展新格局,以减负增效提质为目标,以多彩活动为延伸,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

3.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每月的“讲故事小达人”、每年的“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经典诵读”比赛、“舞台剧”比赛、诗词考级、书法比赛、科技节、春季运动会、秋季体质健康达标全员运动会、竖笛比赛、跳绳比赛、体能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提升。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师德教育,坚持开展“德艺双馨教师”“种子教师”“感动三小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活动方式,使学校教师道德水准、品行操守、外表气质等各方面修养都得到加强提高, 赢得了家长一致赞誉。

5.借助活动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修、每天集体备课、每周学科研讨、每月大教研、学期公开课、集团学校“相约星期二”等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老师在不断交流碰撞研磨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跟岗学习、走访名校、国培“一对一”精准帮扶等形式,开阔视野,丰富素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6.关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德礼育人环境。学校在不同位置修建了问礼亭、艺趣苑、精艺角、科技园、读书廊、班级阅读角等,还先后建成了党员活动室、少先队室、创客教室、食育工作室等功能室,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德礼育人的浓厚氛围。

7.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共创家校育人氛围。我校坚持以法治校,不断加强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主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让老师们有声有色工作,有情有义相处,有滋有味生活,使学校更有凝聚力。注重家校共育,引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升家长育子水平,家校携手共育英才。

8.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县直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下辖四所学校,同时还引领着张利各名校长工作室17位校长,各个分校和工作室成员校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交流学习、个案呈现,实现了圈内优质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形成了互助式引领,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笔者问张校长咱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亮点

张利各校长说:学校在“以礼立身,以艺润心”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围绕“明礼德育”“博艺课程”逐渐形成

了两大特色和两大亮点。

(一)以礼立身,奠基美好人生

我校注重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用礼仪滋养心灵,用课程承载德育,聚焦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逐渐形成了“明礼”德育课程体系。

1.明礼德育课程全面推进。我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研发了“明礼”德育课程体系。包括:红色文化、队礼仪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体育文化、日常礼仪、健康心理、以劳促德、感恩与梦想、研学课程十大课程。学校少先大队部还依照每月主题开展大型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2.“明礼、博艺”环境全心打造。问礼亭,意在传承先贤求礼问礼精神;明礼楼、尚礼楼、博艺楼,外墙文化知礼、识礼、懂礼、用礼,意在学生心中播下明礼的种子;艺趣苑、精艺角让艺术与技艺相得益彰。同时通过思政课、国旗下演讲、主题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每个孩子彬彬有礼。全校每班54名学生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同时对自律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党员老师“一对一精准帮扶”,让学生在改正中成长,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校园、教室处处洋溢着和谐互助的礼仪温润之风。


3.明礼仪式全面落实。明礼德育课程推行八礼四仪、师生一日九礼。通过有仪式感的礼仪课程,培育知礼仪、有才艺、善合作、勇担当的“明礼少年”。

4.明礼评价全面铺开。我校明礼德育采用“7161”评价模式。通过明礼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保障育人目标落地,学校少先大队两次被评为“洛阳市优秀少先队集体”。

(二)以艺润心,提升师生素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的主阵地。我校围绕“明礼、博艺”课程整体架构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促进师生素养全面提升。

1.德艺双馨--教师
阅读写作,丰教师内涵发展。学校先后为教师购买并共读《给教师的100个建议》《幸福地播种》《非暴力沟通》等书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师随笔专栏“随馨集”共发布二十九期,共计500余篇,30余万字。

精湛才艺,树学生学习榜样。学校邀请全市优秀的笛子专业教师入校培训,教师吹横笛,学生吹竖笛,全校一千多名师生的笛子合奏是我校“以艺润心”办学理念最好的诠释。我校竖笛特色曾参加洛阳市新教育开放日、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展示,获得与会专家一致赞誉。

一手好字,展教师教学功底。学校开辟粉笔字练字专栏,师生在校园共同练习书法中开启每一个清晨。

一堂好课,促教师素养提升。每日集体备课、每周教研、每月大教研展示、送教下乡、课题研究和区域学科专家指导逐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发展,抱团成长。

一门课程,助学生自信成长。“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40余个供学生选择。根据需要还外聘专业教师,增强社团的丰富性,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2.明礼博艺--学生

吹一支竖笛,艺术助梦想起航。从2018年开始,竖笛课程在我校推行。五年来,每天上午阳光大课间,千人竖笛演奏成为我校一道靓丽风景线,润泽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2021年4月,还代表我市参加河南省第三届器乐节展示。

跳一根小绳,促学生体质健康。我校是市跳绳特色学校,学生单摇、双摇、长绳8字跳、集体跳大绳、交互跳、车轮跳等跳绳项目熟练掌握。全校60%学生的跳绳成绩都能够达到满分。

写一手好字,做堂堂正正学生。学生每天课后服务有练字,学校还为学生建立“成长笔迹”档案,每月举行书写比赛,表彰书写优秀的学生和班级。

读一柜好书,阅读润泽心灵。我校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引领家长和孩子读书,跟着书籍去旅行、读书研学、书香少年书香家庭评选、我从书中来、古诗词考级、我和书柜合个影等别出心裁的活动在学生心灵中种下阅读的种子。

写一篇好文,练语言表达能力。各学科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精彩展示,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展示主题,人人上台锻炼,保证一个都不拉下。同时坚持写日记,同步提升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习一项技能,养学生责任担当。我校除认真落实国家劳动课程外,还帮助学生六年学会做12道菜,不仅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孩子吃饭这个实际问题,让学校教育适合孩子当下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开发《舌尖上的三小》食育校本教材,获得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奖。  

(三)数字校园,助推办学品质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教师熟练运用乐教乐学上传师生成果;表单大师收集统计各项数据;CCtalk直播学生活动;小程序评价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易查分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等级评定,积极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

笔者问张校长在家·校·社共育,我们做了那些全面协同育人 的工作

张利各校长说: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状况和上级政策,校长每个季度亲自给家长写一封家校信,目前已写信20封。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真诚沟通平等交流,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极高评价!这些信还被全县许多校长采纳,纷纷转发给他们学校的家长学习,共同提高育子水平,很好地辐射带动全县的家校共育工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今天我们的教育能否回归初心和使命,学校家庭社会能否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第一还是升学第一?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考验教育者良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反思,如果我们将应试和升学作为最重要的育人任务,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教育思想凝聚共识,教育理念达成一致,这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前提。

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是否多样协同,也是考验教育生态的一个重大问题。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学科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实践教育,三者应有各自不同的明确定位。

但是,当前家庭教育出现了学校化倾向,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和应试教育的工具,这是当下教育生态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社会教育也不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外化,学生的校外教育生活不应被学科补习班、培训班占据。

所以,今天要重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关系,这种协同首先是各安其位、各扬其长,形成教育功能协同,不然就不是在协同育人,而是在协同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何建立协同育人的大环境?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

校家社需要真正支持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认识到“五育并举”是要让孩子在这五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和成熟,这种内在的、和谐的、全面的教育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内在规律,这个结构一旦遭到破坏,不但危及学生全面的、健康的、有个性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因为课堂上老师讲知识多、学生做题多,而让学生动手实验、动口讨论、动脑思考的机会太少。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同样如此,只有尊重规律、因材施教、依靠科学的教育才能真正产生好的育人效果,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笔者问张校长讲讲咱学校未来规划展望

张利各校长说:今后,我们要面向未来,弥补短板实现跨越,学校将从五个方面入手:建立育人平台,让学生实现全面、多元、个性发展;优化基础设施,让学校拥有优质、现代、高雅环境;加强队伍建设,让教师具备专业、高超、精湛水平;强化学科建设,让课程呈现多元、丰富、充实样态;变革管理方式,让育人朝着科学、精细、创新变革。学校力争使“一课一得”教学教研生本化,“一课一德”立德树人常态化,把“每一个都很重要,学校因我更美好”的管理理念以及“将责任进行到底”的行为准则在我们伊川大地和三小教育集团各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向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统筹 | 邓娜

审核 | 石俊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