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双拜师”是济南三中致力于青年教师培养的多年传统,学校坚持给青年教师“找师父”,让名师“出高徒”,这不仅展现了三中的传承精神,更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极大助力。那么,这些名师手把手教出的徒弟们,现在究竟成长的怎么样?今天为大家讲述周文洁老师的成长故事。
从2020参加工作至今,已满三年的时间。三年是一场成长,我陪伴同学们从高一到高三,将第一届学生送进了大学殿堂,三年也是一次蜕变,我在师父的帮助下,完成一次次闯关历练,从初登讲台时的忐忑辗转变得如今成熟老练、游刃有余。
我的教学师父孙海杰老师从第一次备课的时候就告诉我,想让学生学好地理,首先要让学生爱上地理。他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还愁学生学不好吗?所以,这三年我以“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心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将课上的“有意思、有意义”,通过精心设计,让每一堂课有悬念、有起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星光不负赶路人,三年来我所带班级的地理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三年的工作中,我还频频亮相,顺利完成了多节展示课。始终记得,我上第一次过关课时,那久久萦绕在我身边的紧张情绪和一次次磨课修改时的焦虑和挫败。但也正是这一次次的亮相展示,一次次的磨课经历,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让我深受启发,也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感谢地理组的全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我的无私帮助,是他们齐力助推我这艘小船破浪前行。尤其是我的师父孙海杰老师,记得的有一次公开课,周五学生都已经离校了,原本喧嚣的校园也变得十分安静,但是孙老师仍旧耐心细致的又拿出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帮我一页一页修改PPT,包括一些排版、字体等细节问题。
通过三年的积累、反思和提高,现在我对整个高中的地理知识体系有了明确的了解,也对各个阶段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与组内老师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入选了山东省黄河特色校本课程。
三年的陪伴守护,三年的相约成长,暂时画上了一个句点。而我,也已开启我的下一个三年。今年,我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成为了一名新高一的班主任,而现在我的很多班级管理方法都离不开我的班主任师父任广利老师对我的指导。任老师在班委的选择、班级制度的建立、家校关系的处理上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明白,当好一个班主任,要做到严慈相济、“亲其师,信其道”以及“若即若离”的相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建立班主任的威严,也能赢得学生的内心。带着任老师给我的“锦囊策”,我的班级管理快速步入正轨,与同学们从陌生到熟悉,看到他们不断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变得懂事自立,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为班级争光,也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当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能够获得知识并提高能力的时候,我想我真正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年又三年,我会一如既往,怀揣教育初心上下求索,让自己的成长故事不断继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