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苏州科技大学敬文书院“星火耀江南 强核筑未来”两弹一星宣讲团赴各地进行宣讲

2025-11-11 20:02 来源:中教网  洪星儿 张紫凝   阅读 9.7千
280
分享

为积极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2025年暑期至秋季,苏州科技大学敬文书院“星火耀江南,强核筑未来”“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奔赴江苏多地,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主题开展系列宣讲,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校园、社区、企业等领域广泛传播,激发青少年科技报国志向,加深社会对核事业发展的认知。

校园宣讲:分层定制,让精神浸润青春心田

宣讲团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打造差异化宣讲内容。在无锡市南长街小学、浒墅关中心小学、金坛春风社区小学、南苑小学等学校,宣讲团采用“故事+互动”的生动形式。李润文同学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主线,通过珍贵历史影像再现科研工作者在青海金银滩草原的奋斗历程,还邀请学生用算盘模拟计算场景,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员还创新设置“时空信箱”,鼓励学生写下未来梦想,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生根。

▲图为潘乐诚前往芜湖小学宣讲

▲图为洪星儿与宣讲班级合照

宣讲团还走进江阴市长山中学、金坛第一中学、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芜湖市三山街道某中学等,从“两弹一星”历史背景切入,系统梳理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光辉历程。如徐思莹同学以“从戈壁滩到星辰大海——‘两弹一星’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结合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展现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王慧宇同学聚焦金坛籍元勋钱骥的事迹,将宏大的国家叙事扎根家乡土壤,让学生们从“家乡先辈”的榜样力量中,真切感受科学报国的热血与担当。

▲图为徐思莹前往长山中学宣讲

▲图为陈优前往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宣讲

社区与企业宣讲:多维覆盖,让精神连接生活场景

宣讲团走进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社区、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喜盈门社区、无锡丰庄社区、福润社区等,以核工业发展为主线,通过详实史料和生动案例,展现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社区,宣讲员通过播放1964年原子弹爆炸的珍贵影像,让居民们切身感受那段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并系统介绍从“两弹一星”到“华龙一号”的技术跨越。在连云港市盛和服饰企业,成员将“两弹一星”精神与企业实际深度结合。用科研人员隐姓埋名的奉献故事,启发员工思考平凡岗位的价值,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可感。

▲图为丁羽欣走进喜盈门社区

▲图为王慧宇向小朋友讲解两弹一星宣传册

精神传承:创新形式,让星火汇聚成炬

同时,宣讲团通过红色诗歌朗诵、情景微课等创新形式,拓展“两弹一星”精神传播维度。在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宣讲团通过“烽火长歌·不屈山河”“苍穹之梦·隐姓埋名”“少年中国·继往开来”三个篇章的诗歌朗诵,带领同学们深入理解红色诗歌的精神内涵;团队还依托校地共建平台,开发系列情景微课,将“两弹一星”精神与当代科技成就链接,让精神传承更具时代感。

▲图为成员与小朋友合作朗诵表演

▲图为宣讲后大合照

此次系列宣讲活动,不仅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江南大地的不同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更激发了青少年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也让社会各界对核事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宣讲团成员将继续以多元形式传播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让“星火虽微,可燎原;青年之力,当筑未来”的信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传递。

撰文 | 张紫凝

图片 | “星火耀江南,强核筑未来”宣讲团

审核 |于明礼 洪星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