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0月28日讯党委书记、校长走进教室讲授思政课,物理课堂巧妙融入家国情怀,数学教学渗透着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主题升旗仪式上红旗飘扬……渠县第二中学校园里,一幅生动的思政教育画卷正徐徐展开。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系统构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个阵地”,统筹专职教师、班主任与校外辅导员“三支队伍”,持续完善课程提质、资源整合、品牌创建、评价改革、组织保障“五大机制”,扎实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周一清晨,渠县第二中学的操场上,五星红旗在朝阳下冉冉升起。全校师生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学校思政教育成效的生动体现。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渠县第二中学党委书记糜高峰在思政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学校坚持以“课程提质”为抓手,推动思政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组织保障”与“评价改革”机制,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学期伊始,渠县第二中学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多了一个新身份――思政课教师。党委书记糜高峰带头走进高三教室,以“爱国与理想”为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思政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要走进学生心里。”糜高峰在课后与思政教师交流时强调。学校充分发挥“专职教师”与“班主任”在思政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同时推动“校外辅导员”参与思政实践,不断壮大“三支队伍”。
党委副书记、校长何纬枫走进初一教室,以“爱国、理想与健康”为主题,强调爱国是方向,理想是动力,健康是基石;希望初一学生能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成长为不负时代、不负家国的栋梁之才!

学校建立领导班子讲思政课制度,要求每位党委委员每学期至少进班讲思政课不少于2次。2025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累计讲授思政课18节,参与思政课教研活动8次,推动思政课质量显著提升,体现了“组织保障”与“品牌创建”的有机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中,讲述中国近现代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美育+思政”教学实践,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赏析传统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要让每堂课都飘出‘思政味’。”教务处主任党明彦介绍,学校制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方案》,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2025年,共评选出优秀案例22个,并在全校推广,体现了“课程提质”与“品牌创建”的有效联动。
“国旗下的讲话”是渠县第二中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围绕不同主题,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或校外嘉宾进行演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仪式之中。学校积极拓展“社会实践”阵地,将主题教育与仪式教育紧密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2025年以来,学校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诚实守信,涵养德行”“奋斗正当时,强国必有我”等主题升旗仪式,每次仪式都精心设计,贯穿经典朗诵、主题演讲、集体宣誓等环节,丰富教育形式,力求入脑入心。
主题班会是思政教育的另一重要阵地。各班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安全”“法纪教育”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今年9月组织的“网络安全”主题班会,通过案例讲述、法规宣讲,让学生深刻理解责任与担当,自觉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班主任作为“三支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在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党委书记糜高峰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巩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大阵地,建强“三支队伍”,健全“五大机制”,推动思政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糜高峰说,这正是渠县二中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渠县第二中学 薛华荣 贾春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