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26日讯( 供稿人 姚梦娇 彭雁)意渐浓,教育情长。为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付玲(小学语文)与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携手赴孟甘乡米尔小学,开展以 “语文 + 德育” 为主题的跨学科送教送培活动。此次活动以学科融合为路径,以课堂实践为载体,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理念、新方法,实现 “春风一程,共育花开” 的暖心传递。
课堂展示:融学科之美,育素养之实
米尔小学杨华英老师执教《田家四季歌》,以诵读为媒,引导学生徜徉田园四季,感悟劳动艰辛与丰收喜悦。课堂上注重学练结合,切实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阿苏曲则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将历史反思与爱国情怀深度融合,在对比学习与感情朗读中,有效激发学生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的使命感;华昌萍老师的习作课《“漫画” 老师》,引导孩子们读教材、捕捉关键信息审题,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她以学生习作为例,帮助孩子们厘清写作思路,并在 “怎么写好” 这一难点上重点发力,结合评价表,带领学生学习例文片段,对照进行修改提升。孩子们从题目、外貌、事例入手,用夸张幽默的语言 “漫画” 可爱的老师。整堂课通过写、改、评一体化设计,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习作教学范式。三堂课均充分体现 “以生为本” 理念,展现出语文与德育融合的多元可能。
研讨赋能:以评促教,以研启思
在评课议课环节,工作室领衔人付玲、华昌萍聚焦教学目标的精准制定,围绕 “如何让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落地” 展开讨论,强调朗读教学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出 “课堂效率源于精准设计,学生成长成于主动参与” 的观点。专题讲座中,惹子莫子喝老师从任务布置、课堂手势等维度,系统分享课堂管理实用策略,助力乡村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彭雁老师则结合 “德育三不原则” 与 “三项实践路径”,深入阐释语文教学中 “润德无声” 的艺术,帮助教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 “育人无痕” 的教学目标。
活动成效:城乡联动中,协同育人
本次送教活动成效显著:以名师工作室为纽带,为城乡教育搭建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流动;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城乡教师共研共进,实现 “一校送教,师生受益”;深化融合育人理念,赋能学生全面成长 —— 以语文课堂为阵地,融入德育内涵,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助力乡村教师成长,激发其专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示范引领、实操指导,为乡村教育绘制新图景。“低年级识字要联系生活场景、结合图片,让孩子们在语境中识字,积累语料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借助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才能让他们有感而发地进行感情朗读。”“教学评一致的作文教学,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修改中获得看得见的成长。” 青年教师们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米尔小学的比补阿拉校长表示:“非常感谢名师工作室的送教送培活动。此次送教不仅是学科融合的典范,更是教育初心的生动践行。”
未来,两个工作室将持续开展跨学科送教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教育的滋养下绽放光彩,真正实现 “育才之路无远近,春风化雨满乡关”。
供稿单位:付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审核人:华昌萍
签发人:马小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