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19日讯(文/胡建华 图/工作室成员)9 月 18 日清晨,普格县各中小学的校园内庄严肃穆,国旗迎风飘扬。作为全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普格县华昌萍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精心策划的 “铭记屈辱史,传承民族魂,立志报国情” 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启动。
历史现场的沉浸式体验:让记忆 “活” 起来
“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声巨响,打破了东北的宁静 —— 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路轨,随即悍然进攻北大营……” 普格县附城小学五年级二班主题教育活动有序进行中,在师生的历史讲述中拉开帷幕。同学们纷纷分享课前收集的 “九一八事变” 背景、过程与影响,从 “东北沦陷” 到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一段段历史细节让全班同学深刻铭记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岁月。活动后,孩子们在手抄报和日记中写下心声:“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为中国梦出力”。普格县附城小学二年级 15 班开展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 主题活动。通过观看 “九一八事变” 史料,同学们读懂了 “和平从不是凭空而来,强国必须由吾辈铸就”,更明白 “身为新时代少年,不忘过去是成长的底色,守护家国是青春的担当”。


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的操场上,五年级二班的学生表演手语操《松花江上》。孩子们的掌心翻飞间,既有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更融入了铁道兵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的奋斗精神。“我们把抗战历史与学校特有的铁道兵精神结合,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铭记’不只是纪念,更是接过前辈的接力棒。”
普格县附城二小则以 “升旗仪式 + 默哀” 的形式缅怀先烈。全校师生齐聚操场,少先队员代表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扛起时代的责任!”

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也同步开展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主题教育。课堂上,老师依托工作室提供的主题课件,细致梳理 “九一八事变” 的历史脉络与沉重影响;学生们端正坐姿、专注聆听,眼神中满是对历史的敬重与对家国的牵挂。这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回望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更激发了 “勿忘国耻,强国有我” 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专业引领下的立体教育网络:让教育 “实” 起来
“‘9.18’不是一组冰冷的数字,而是刻在中华民族脊梁上的警示坐标。” 在普基镇中心校的主题班会上,老师为学生们清晰梳理 “九一八事变” 的背景与发展脉络。“今天的班会主题‘9.18’,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提醒我们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华昌林老师进一步阐释,“在这个特殊日子开班会,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回顾历史中展望未来,在缅怀先烈中激发爱国热情,思考如何以新时代少年的身份传承精神财富。”

工作室每位成员在班级向学生讲解:“九一八事变” 的炮声,惊醒了沉睡的国人,推动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它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此后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最终汇聚成十四年抗战的洪流。这段历史更证明,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刻,总有脊梁人物挺身而出,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在艰苦环境中愈发坚韧。
从认知到行动的成长蜕变:让信念 “立” 起来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花山镇中心校五年级四班的教室内,响起铿锵有力的誓言,并在学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激发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们,以 “朗诵 + 手语操” 的独特形式回望历史:他们用真挚的朗诵诉说先辈的抗争,用灵动的手语操再现岁月的坚守,结合铁道兵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的故事,诠释新时代少年对 “铭记” 与 “前行” 的理解。“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辜负先辈的牺牲;坚定前行,是为了传承希望、建设未来。” 同学们的心声,成为成长路上的精神坐标。

“当看到孩子们自发向国旗敬礼,听到他们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我知道这次教育活动真正走进了他们心里。” 华昌萍老师在巡课手记中写道。
暮色渐浓,螺髻山脚下传来少先队员们的集体朗诵:“勿忘国耻,吾辈自强;振兴中华,少年担当!”94 年岁月流转,“九一八事变” 的炮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历史留下的精神财富,正通过这场主题教育活动,在普格县青少年心中代代相传,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 “红色灯塔”。
供稿单位:华昌萍德育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德育)
核稿人:彭 雁
审核人:华昌萍
签发人:马小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