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乌拉盖草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赴内蒙古乌拉盖草原生态调研服务队”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开展系统性的草地种质资源调查与科研实践,全面摸清这片“天边草原”的生态家底,为草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图为负责人为服务队队员讲解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在辽阔的草原样地上,服务队队员们迎着烈日,严格按照科研标准开展样方设置、植物种类识别、群落结构调查和土壤样本采集等工作。他们俯身草丛,辨识乡土草种;操作仪器,记录光照、地温等数据。看似繁琐的采样与记录,实则是揭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草地健康状况、挖掘优异乡土草种质资源的关键步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服务队队员在测量试验样地植物干重
调查结果显示,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样地共鉴定植物22科53种,其中针茅、羊草、冰草等乡土种构成优势群落。土壤样本分析表明,该地区有机碳含量丰富,地表植被覆盖度保持在80%以上,展现出较强的生态稳定性。
▲图为乌拉盖样地重要植物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课堂理论知识的生动检验,更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和专业洗礼。队员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乌拉盖草原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更是蕴藏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宝库”。开展系统调查与科学评估,是实现草原生态精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通过深入一线的科研实践,西农学子把专业学习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用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西农精神。
▲图为负责人向服务队队员讲解乌拉盖草原的生态特点
更重要的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已深植于每位队员心中。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收获的知识与精神力量转化为未来科研的动力,努力成长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以青春和科技之力守护乌拉盖草原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共同续写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