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11日讯(通讯员 杨圣喜)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近日,位于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西的中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方职中)涉农实训基地里,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的轰鸣声与师生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动人的丰收乐章。这片面积2.9亩由中方职中23级、24级作物生产技术班同学们亲手栽种的红两优1566杂交水稻,迎来了令人欣喜的丰收——经晒干去杂并现场称重,共计收获稻谷3483斤,亩产超1200斤(一季),比当地农民栽种的同品种水稻亩产平均高出100斤左右(一季)。
这沉甸甸的收获,源于师生们3个多月以来的辛勤耕耘与科学实践。田埂上,稻田里,经常看到学校资深涉农实习指导老师田卿华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适时为学生讲解或指导操作稻田管理,从插秧返青、灌溉、分蘖拔节、幼穗分化、抽穗扬花、灌浆成熟以及病虫害的辨别与防治等技术。
当天上午,田卿华与农作物生产专业老师祝秀明带领24级作物生产班的同学们来到基地,开展了收获前的最后一堂现场教学课。田老师以眼前金黄的谷穗为教具,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部分稻穗存在的“空壳”现象,田老师仔细剖析了其成因,包括扬花授粉期间可能遇到的不良天气、水肥管理的关键要点以及病虫害的预防等,为同学们解答了心中疑惑,令大家受益匪浅。祝秀明老师则着重强调了田间管理的技术细节和收获时的注意事项,指导同学们如何做到颗粒归仓,确保劳动果实毫无损耗。同学们深入稻田,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了从插秧到收割和晾晒的每一个环节,虽然有点辛苦,但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堆满谷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从春天插下第一株秧苗,到秋天收获第一捧稻谷,我真正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24级作物生产技术班的班长感慨道,“但更宝贵的是,我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在了实践中,又通过实践巩固和深化了理论,这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予的宝贵经历。”
此次丰收,不仅是作物的高产,更是人才培养的“丰收”。它生动诠释了中方职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对接”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实践教学,学生们不仅扎实掌握了作物生产的专业技能,更在劳动中锤炼了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意志品质,深刻理解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内涵与劳动价值,为他们未来成为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片金色的稻田,正是职业教育沃土上结出的最甜美的果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