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竹马湘溪·起舞国际”——浙江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解码湘溪竹马,赋能国际传播

2025-09-03 17:42 来源:中教网  忻子萱   阅读 6.2万
分享

近日,为探寻乡村振兴战略在山水间的生动实践,捕捉新时代乡村文化的鲜活脉动,“竹马湘溪·起舞国际”浙江外国语学院赴湘溪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湘溪村的土地,以脚步丈量乡野,用青春讲述故事,开启解码湘溪竹马,赋能国际传播的调研之旅。

青山初遇·乡音入耳——湘溪村初识调研记

溪声漫过田埂,盛夏的阳光为湘溪村的白墙黛瓦镀上暖金,实践团开启了第一次调研。车辆顺着开阔的村道进入了村庄,成员们首先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庄的村史馆、民俗馆和生态馆,了解了湘溪村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其中民俗馆的竹马服饰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成员们。

▲图为村书记讲解竹马

走出民俗馆,实践团成员与村支书,俞小军书记围坐交流。书记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讲解了湘溪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过去村民靠种粮谋生,如今依托生态优势搞起了乡村旅游,还保住了绿水青山。未来村子也会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振兴,打造独特的宋韵湘溪。”

随后,实践团跟随着书记的脚步走访了整个村子:走进经营民宿的村民家中,听经营者讲村子里民宿产业近些年的欣欣向荣;观看竹马表演的排练,聆听演员们对排练中的趣事和对过段时间表演的期待;参观果蔬基地和中药谷,听管理员们讲村子对农作产业的大力投入与倾力支持……这场初识,让实践团在绿水青山间读懂了乡村的底色,也让调研的脚步有了更坚定的方向。

竹马踏歌·文脉相传——竹马文化节体验记

鼓点声声催奋进,竹马踏风舞翩跹。湘溪村的“亲梅竹马”趣湘野系列活动火爆来袭,实践团成员早早到达现场,只见村民们已然开始了忙碌,沿着乡间小道,各种各样的小摊遍布,其中竹马编制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细长的竹篾,经过师傅精巧的手,就变出了一只精致的小马。实践团成员们虚心请教竹马编制的师傅,学习了最基础的竹马编制技巧,并与师傅交流了这门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湘溪村特色竹马 

▲图为采访竹马制作匠人

来到《姚兴抗金》竹马表演的现场,演员们的化妆换装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大家都在为完成一场完美的表演做最后的努力,实践团成员们趁此机会采访了文化特派员,她表示:“湘溪竹马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典型非遗,村子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创作了包括《东吴招亲》、《姚兴抗金》等村落舞台剧,不单单展示出了竹马剧种本身的特色,更加深入挖掘出了贴合乡村民俗的、蕴含宋韵灵魂的湘溪特色!”

▲图为采访文化特派员 

▲图为演员们在化妆

表演顺利进行,身着特色服饰的演员们骑着竹马登场,伴随着灵动的脚步和动作,竹马仿佛有了生命,将姚兴对抗外族入侵的英姿展现得活灵活现。

▲图为竹马演员

▲图为表演现场

演出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还对演员们进行了采访,了解到过去的三个月他们自发坚持每周两次的排练,其中演员大妈表示:“演出的辛苦实际上都不算什么,最后能够呈现给观众以非常好的面貌和现场,我们就都很开心了。汗水没有白流!”

▲图为采访演员

这场调研,让实践团在热闹的节庆中触摸到了乡村文化的脉搏,从竹马技艺传承的艰辛与传承人的坚守,到村民们自发排练完成演出,再到村干部、文化特派员对传承湘溪村特色文化的付出与坚定,展现出了一个有文化也有温度的湘溪村。

指尖传艺·文化共赏——留学生竹马授课记

竹篾在指尖翻飞,笑语在课堂流淌。为了让外国友人感受湘溪竹马文化的魅力,实践团成员带着从湘溪村带来的竹材,为留学生们开设了一场特别的竹马编制课。

▲图为竹马课程授课

课上,授课的实践团成员将竹文化、竹马文化的历史渊源、象征意义用中英文双语讲解,配合精心准备的图片与视频,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兴趣。动手编制环节,实践团成员从最基础的“压”、“挑”教起,示范如何用一条条细长的竹篾,编织出生动的竹马。留学生们虽然手指略显笨拙,却学得格外认真,不时举起半成品询问下一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着“这个太难了,但很有趣”。

▲图为留学生体验竹马编制

▲图为竹马编制成品

当一个个带着童趣的竹马在大家手中成形时,实践团成员又与他们分享竹马文化里的乡村故事。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授课,让竹篾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也展现了乡村文化走向世界的无限可能。

▲图为活动结束合影

对湘溪竹马文化的深入调研,使得实践团成员们可以近距离触摸到这一植根于乡土、流淌在血脉中的古老艺术瑰宝。而唯有让湘溪竹马这一承载着乡愁与祝福的文化形式不仅停留在历史的记忆力,且能活跃在当代的舞台上,融入百姓们的生活中,那跃动的竹马、铿锵的鼓点、悠扬的唱腔,才能穿越时光,继续在湘溪的山水间回响,成为子孙后代心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印记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守护湘溪竹马,传承湘溪竹马,传播湘溪竹马,前路虽非坦途。但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会心怀敬畏,竭尽所能,让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在新生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也盛开在更远更辽阔的土地上。”(撰稿:忻子萱 图片:毛雨恬 郑宇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