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号召,深入探究石油精神传承与能源绿色转型路径,2025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脉先锋实践团奔赴胜利油田,开展社会实践。团队以“解码胜利油田的绿色密码,书写青春能源新答卷”为主题,行程覆盖油田生产一线、科研基地与非遗传习场所,将专业所学深度融入能源强国建设,以青春智慧书写新时代能源报国答卷。
红色勘探:初心永续铸油魂
实践团将红色基因探访作为精神溯源的首要任务。在华八井纪念碑前,成员们凝视记录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钢板画,聆听老一辈石油人讲述“一块油砂打破中国贫油论”的艰苦奋斗史,在钻井遗址前感受“苦干实干”“为国找油”的精神伟力。实践团开展“三代石油人对话”活动,与70后专家、80后工程师、90后技术骨干深入交流,从手绘图纸的创业岁月到智能油田的转型历程,从“拼命也要上”的豪情到“科技报国”的担当,石油精神跨越时空薪火相传。队员们庄严许下“能源报国”的青春誓言,让红色血脉在勘探路上澎湃不息。
图为实践团在华八井纪念广场学习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话老员工 智慧勘探:绿色动能启新程
实践团深入“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调控中心,解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智能电网灵活调配、多元储能高效利用的技术路径。在220kV九分场变电站创新工作室,记录一线员工“微创新”成果——从改良工具到智能装置,每一项革新都彰显“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石油实干精神。变电站经理寄语青年:“既要懂技术、懂融合,更要扎根一线敢于突破为绿色能源转型注入青春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源网荷储”系统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变电厂经理对话
攻坚勘探:科技赋能破难题
在牛页一井平台,实践团驻井两天,全程跟踪页岩油开采流程。成员们穿上工装,学习“一趟钻”技术操作要点,记录从钻井到完井的每个环节。在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调研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分析CO₂捕集注入地层如何实现增采与减排双赢;走进广利河湿地采油区,见证“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外排、声不扰林”的绿色开采实践,沉浸式感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生态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牛页一井学习工艺流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生态采油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技术人员一同观察岩石
文化勘探:根脉传承润匠心
实践团深入吕剧博物馆,观摩传统戏服道具、欣赏地方戏曲演出,亲身体验戏曲身段训练与唱腔学习,从“老百姓的故事”中体悟石油人与人民共情的朴实情怀;在药香制作工坊,亲手研磨药材、调配古方,感受传统匠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技艺的精研。非遗文化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能源工作者不仅要精通技术,更需具备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方能肩负起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手制作药香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吕剧博物馆
此次实践,实践团足迹遍布油田一线、科研重地与文化场景。从华八井的创业艰辛到牛页一井的技术突破,从CCUS的绿色创新到湿地的生态和谐,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能源青年的责任——既要传承“为国找油”的初心,又要掌握绿色转型的技术,更要涵养跨界融合的视野。
油脉先锋实践团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油田调研成果,推动“双碳”技术应用研究,助力能源绿色转型。未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将继续循着石油精神的脉络,以勘探青春之志,报效国家能源之需,在强国建设征程中书写激昂的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