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山东理工大学“擎炬同行”实践团探访淄博博物馆红色印记展

2025-08-28 17:52 来源:中教网    阅读 5.6万
分享

8月27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擎炬同行”社会实践团走进淄博市博物馆,集体参观了“红色印记——见证峥嵘岁月”主题展览。此次参观是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近距离感受革命文物承载的厚重历史,引导青年学生筑牢信仰之基。

步入展厅,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陈列柜中静静安放的革命奖章与立功证书率先映入眼帘。一枚枚虽已褪色却依然闪耀的勋章,无声诉说着烽火年代里普通人的英勇抉择。 展览负责人介绍,这些勋章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多个历史时期,每一枚勋章的背后都有一段舍生忘死的故事,它们是历史最真实的注脚。团队成员驻足细看,其中有一枚 “人民英雄” 奖章,边缘虽已磨损,但上面的五角星依旧清晰,旁边的说明文字记录着奖章主人在某次战斗中带领战友攻克阵地的英勇事迹。斑驳的证书上字迹依然清晰,那是热血与忠诚在岁月长河中刻下的不朽誓言,让在场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

图为淄博市博物馆“红色印记”展海报。吴悠 供图

展览第二部分聚焦历史实物,陈列着不同时期的革命装备与生活器具,全方位展现了建国前后的奋斗历程。一把军号虽已锈迹斑驳,喇叭口处的铜绿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却仿佛仍能听见它曾激荡山河的冲锋号角,那声音穿越时空,让人感受到战场上的热血沸腾;一只布满弹痕的行军水壶,壶身上深浅不一的凹痕铭刻着转战千里的艰辛,壶盖内侧还保留着主人的刻字,承载着革命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胜利的渴望。此外,展区内还陈列着老式步枪、通讯电台、军用背包等实物,这些静默的物件,曾是革命者最忠实的伙伴,陪伴他们度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夜,共同构筑起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图景,让实践团成员们对革命历程的艰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 “人民生活的红色烙印” 展区,一件件日用物品揭示了革命精神如何深深融入百姓的日常,展现了红色印记在人民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一台老式缝纫机的踏板上还留有清晰的磨损痕迹,据介绍,它曾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前线战士赶制军装,机身上的每一道划痕都记录着支前群众的忙碌身影;一盏煤油灯的灯芯虽已燃尽,但玻璃灯罩上的烟熏痕迹见证了无数个夜晚里,村干部在灯下商议支前策略、制定生产计划的场景。从朴素的革命时期结婚证上的红色印章,到不同年代泛黄的粮票、布票,这些浸润着时代温度的平民印记,有力证明了红色信仰在基层土壤中的生根与茁壮。实践团成员们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展品信息和自己的感悟,每一件展品都成为历史课堂的生动教材,让大家对红色文化在民间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驻足红色展品前细观“毕业证”。 供图 蔡梦涵

“实物无声,却比文字更有力。” 一位团队成员在参观间隙的讨论中感慨道。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展品,让教科书上的历史瞬间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成为连接青年与革命记忆的坚实桥梁。在革命家书展柜前,几封泛黄的信笺吸引了年轻学子们久久驻足,信中既有对家人的思念,更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为了新中国,我们不怕牺牲”“等革命胜利了,再回家看你们” 等坚定的字句穿越时空,叩击着每个人的心灵,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

展厅内,实践团成员们或凝神细读展品说明,或在展品前驻足沉思,或轻声交流彼此的感悟。大家时而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时而用手机拍下珍贵的展品资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参观过程中,博物馆的讲解员还为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展览的策划理念和部分展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大家对展览内容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仔细阅读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吴悠 供图

此次参观 “红色印记 —— 见证峥嵘岁月” 主题展览,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青年学子汲取精神力量的契机。当书本上的英雄事迹化为眼前真实的勋章、书信与器具,信仰便不再抽象,而是变得具体而生动。这些红色印记以最质朴的方式向新时代青年发出召唤:铭记来路艰辛,方能坚定未来方向。

作为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参观活动让 “擎炬同行” 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感悟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传承了红色基因。未来,“擎炬同行” 社会实践团将继续秉持 “三下乡” 活动的宗旨,深入基层,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撰稿:吴悠 蔡梦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