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植保学子探秘杀菌剂领域,段教授诠释科研初心

2025-08-13 23:15 来源:中教网  豆梦瑶   阅读 8.8千
287
分享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一场采访活动悄然展开。“农科未来,职通新质”暑期调研团的学生们怀揣着对专业的探索热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围绕在杀菌剂领域知名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教授段亚冰身旁,开启了一场深度对话。段教授那句“国家给你一百万的经费,你要创造大于一百万的财富”,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团队对科研价值认知的道路。

▲图为团队共同打磨采访提纲

探寻初心,教授表示“创造价值要大于经费价值”

采访伊始,团队成员提及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阶段学习,段教授坦言道:“我是调剂到植保专业的,刚开始对植保专业并不感兴趣。”段教授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表示最初接触植保专业时也觉得课堂枯燥,但兴趣是能慢慢培养的。“经过一些学习后,我就渐渐开始有了乐趣,尤其是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它们也让我对植保感兴趣。”段教授说道。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段教授的指导

为了帮助植保学生了解杀菌剂领域,团队谈到段教授实验室的工作。段教授指出,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是行业的一大难题。但他同时强调,挑战中往往孕育着创新的机遇,“就像医学发展,一开始对疟疾束手无策,后来青蒿素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局面”。为了应对抗药性问题,团队不断探索新的研发方向,如靶向农药研究。“靶向农药就像一把锁配一把钥匙,我们致力于找到针对病原菌的精准杀菌方式,这能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安全性和人类的安全性,同时也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段教授介绍说。此外,他表示,科研不是纸上谈兵,每一分科研经费都承载着国家的期望和纳税人的信任。国家给我们一百万的经费,不是让我们简单完成几个实验、发几篇论文就了事,而是要我们创造出大于一百万的价值。段教授以自己实验室的研究为例表示,在杀菌剂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于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产品,还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这种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农田的转化,正是创造产物价值大于经费价值的具体体现,而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不如把研究经费拿去给农民购买肥料或农机。

▲图为段教授诠释科研初心和使命

谈及就业,教授对学生信心满满

对于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段教授认为,科研价值应贯穿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之中。段教授充满自豪地分享道:“我们实验室毕业的学生,都能挑企业,而不是企业挑人。”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紧密贴合国家农业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受企业欢迎。其中博士生大多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在学术领域深耕;硕士生则较多选择进入农药企业。段教授表示,学生很擅长生测。他说:“在农药企业,生物测定等工作并不简单,针对不同药剂和病原菌群体,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证实药剂效果,这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经验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些硕士生考公务员,进入江苏省县级农业推广部门等,也有部分学生进入海关工作。无论是哪种职业选择,段教授都希望学生们能够牢记科研的初心,将创造要大于经费价值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

▲图为段教授展示实验室部分成果

展望未来,教授团队将继续为农业发展做贡献

采访接近尾声,段教授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鼓励植保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在科研道路上探索创新。“我国杀菌剂抗药性研究方向是周明国教授1982年建立的,它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努力,这也包括想选择杀菌剂行业的你们。”他希望植保学生能够珍惜国家提供的科研资源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和实验室的团队将继续努力,以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用科研经费,创造出更多大于经费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段教授合影留念

这场采访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科研的价值和意义,段教授的话语如同一颗种子,在植保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相信在段教授这样的榜样引领下,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学子们定能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创造出大于一百万、甚至更多倍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撰文 | 李亭欧 豆梦瑶

图片 | 蔡秋琰

审核 | 夏健鑫 牛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