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汉江师范学院青年学子赴杏花村开展“守水护水”实践活动

2025-08-12 21:58 来源:中教网  田灿 施晓雪 陈雨   阅读 2.8万
914
分享

近日,汉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绿同行·向阳花志愿服务队”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开展了为期数日的水源地保护、生态科普及乡村发展调研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当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实地调研:探寻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路径

志愿服务队抵达杏花村后,首先聚焦水源地保护与生态发展实践,开展了多项实地调研。队员们走访“杏福小水井”水源治理工程,与村民交流了解工程运行情况及对生活的影响;跟随杏花村张星星书记考察大柏河水库,调研水质保护现状及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作用;深入猕猴桃种植园等产业基地,了解当地坚持的无农药有机种植模式,探寻生态农业与水源保护的协同发展路径;还实地调研了村内污水处理机制,掌握污水治理的实践方式。

调研中,队员们还走进杏花村村史馆,学习全国水利劳动模范李大贵的治水事迹。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大贵带领群众改田、开渠、修塘,打造循环式自流灌溉系统,将数百亩旱地变为水田,其奋斗故事与治水经验为队员们带来深刻启发,也为后续活动提供了精神指引。此外,服务队还调研了当地“抖音电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了解到村民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将猕猴桃、杏子等有机农产品销往全国,同时传播生态种植理念,形成“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闭环,这一模式为队员们探索乡村振兴与环保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

科普教育:寓教于乐播撒环保与安全种子

在深入调研的同时,志愿服务队走进杏花村托育中心,为20余名儿童开展了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其中,垃圾分类趣味活动备受关注。志愿者们自制红、绿等四种颜色的按压式垃圾桶,准备了写有“烟头”“西瓜皮”“电池”等字样的卡片,将孩子们分组进行分类竞赛。活动中,孩子们因“塑料瓶该扔哪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垃圾分类与水源保护关系的理解。有孩子在卡片上写下“香蕉皮可做肥料”,还有孩子表示要监督家人正确分类,环保意识在游戏中悄然扎根。

结合杏花村临水的环境特点及暑期溺水高发期的实际,服务队还为孩子们带来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志愿者通过模拟溺水第一视角视频、图片及地图,引导孩子们辨识危险水域,讲解“遇险莫慌,冷静闭气抬头;身体后仰,口鼻浮出水面;保存体力,呼救待援”的自救口诀,并强调未成年人“见义智为”的救援原则。随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到村边安全观察点实地观察水域,让他们直观认识岸边湿滑、水下暗流等危险,深化对“守护生命之水”(既保护水源也保障自身安全)双重含义的理解。

此外,服务队还开展了“心中的汉江”主题绘画活动,鼓励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水源;发起“小手拉大手”亲情书信行动,让孩子们将所学环保知识传递给家人,推动环保理念在家庭中传播。

价值体现:青春力量赋能生态保护与乡村未来

此次实践活动,汉江师范学院“与绿同行·向阳花志愿服务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杏花村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通过面向儿童的科普教育,播撒了环保与安全的种子,促进了环保理念的传播。队员们表示,活动不仅深化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更体会到青年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未来,服务队将继续总结经验,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守护水源地、助力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田灿 施晓雪

图片 | 高清扬 王苗苗 田冬慧 熊风 郑文文

一审 | 陈雨

二审 | 罗晓忆 王晓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