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解码黄河 踏访北疆” —— 河北地质大学青年大学生以专业之力护江河安澜

2025-08-11 08:25 来源:中教网 河北地质大学  张丽娜 魏子媛   阅读 9.0千
295
分享

为解码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密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发展互促共融,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疆水智”实践团赴内蒙古,在红圪卜扬水站、乌梁素海、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及国营新华林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黄河“几字弯”顶端水域,以专业技艺丈量生态脉动,以科技之力守护江河安澜。

▲图为实践路线图

系统治理:践行生命共同体理念

为践行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进系统治理实践,实践团走进红圪卜扬水站,实地了解了总干渠发展历程、站点运营及水处理流程,并参观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展览馆,系统学习黄河流域灌溉排水的历史与现状。之后,双方围绕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实习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产学研模式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深入交流,均希望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以共同推动水文地质事业发展。交流结束后,张丽娜代表学校为红圪卜扬水站颁授 “河北地质大学就业实习实践基地” 牌匾,此次挂牌为双方加强合作、推进学生实习实践及未来更广泛合作奠定了基础。

▲图为在红圪卜扬水站举行“河北地质大学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图为团队成员在红圪卜扬水站考察学习

生态监测:构建湖泊健康数据库

实践团在乌梁素海,重温“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实地感受生态保护的实践成果。为破解湖泊生态底数不清、污染源头难寻等问题,成员开展分层采样,为建立污染溯源模型打基础。该模型可追溯污染来源,为乌梁素海生态修复提供靶向,补充黄河流域水生态评估数据,助力治理从 “经验判断” 转向 “数据驱动”,为服务地方决策,推动生态改善,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乌梁素海考察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在乌梁素海进行水样采集

智慧水利:赋能千年灌区新生

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让成员感受科技赋能水利的力量。160 平方米沙盘呈现 7 级灌排体系,50 米数据墙实时显示 2.8 万处监测信息。传感器网络使调度响应提速至分钟级,灌溉水利用率提升 15%;手机端监测平台覆盖 83% 耕地,实现用水量精准计量。这些技术突破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智慧水利”为千年灌区注入的新生机。

▲图为团队成员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参观学习

▲图为团队成员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参观学习

精神传承:赓续生态守护使命

实践团探访国营新华林场,其乔木 - 灌草立体防护结构使风速降 46%、土壤含水率升 22%,生动印证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科学性。在三代造林人工具陈列室,修枝剪与智能滴灌控制器的并置,展现从人力治沙到科技护林的演进。14 年老护林员日均 8 公里的巡护轨迹,让成员深切感悟 “久久为功” 的生态担当。

▲图为老护林员与团队成员分享“三代人”治沙经历

▲图为团队成员在内蒙古国营新华林场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碧水为墨、青山为卷,在守护江河安澜中书写新时代的壮阔篇章。学院将以此次实践成果为基础,加强科研攻关,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贡献智慧,培养更多担当生态保护使命的优秀水利人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