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医路前行”实践团赴韶关: 构建“医校社”三位一体基孔肯雅热防控网

2025-08-05 12:40 来源:中教网  江烁涵   阅读 1.4万
475
分享

中教网8月5日讯(通讯员 班俊峰、江烁涵、李昱)729日,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医路前行”实践团、公共卫生学院王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党支部,联合粤北人民医院、韶关市武江区花城社区,共同推出了“医院—高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基孔肯雅热联防联控模式。23名师生在半天内高效完成了科普宣讲、实操指导及重点回访工作,覆盖居民达500余人次,并清除蚊虫孳生地30余处,为基层公共卫生防控贡献了“花城样板”。

▲图为“医路前行”实践团在花城社区开展基孔肯雅热联防联控行动

青年力量赋能“铁三角”,构建“科普—实操—回访”全链条

粤北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郑锦坤通过“蚊子的幼儿园”等生动案例,向居民详细阐述了明沟、花盆托盘等积水所潜藏的危害;公共卫生学院的师生则结合流行病学数据,深入讲解了物理防控与化学消杀的科学依据。针对商铺密集区域,实践团成员精心设计了“积水消消乐”分组竞赛,现场指导商户排查积水容器。此外,“医路前行”实践团与王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同建立24小时回访机制,逐户检查整改情况,确保防控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图为粤北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郑锦坤用“蚊子的幼儿园”等比喻讲解孳生地危害

青春创意赋能,防蚊科普解锁新潮流

在防蚊香囊DIY体验区域,实践团成员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指导社区居民们如何辨识和了解薄荷、丁香等多种中药材的独特性质和功效。他们不仅详细讲解每种药材的特点,还根据每位居民不同的体质和需求,精心调配出个性化的驱蚊配方,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防蚊效果。为了更好地适应韶关地区多元化的方言环境,实践团特别创作了粤语和客家话两个版本的“防蚊顺口溜”,以便不同方言背景的居民都能轻松理解和记忆。活动现场,68岁的张大爷一边跟着节奏打节拍,一边频频点头称赞:“这样学知识记得牢!”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居民制作中药防蚊香囊

半天交出“成绩单” 防控成效立竿见影

此次行动成果丰硕,共发放基孔肯雅热科普折页300份、中药香囊200个;全面排查居民楼、商铺等重点区域,清除闲置花盆、废旧轮胎等孳生地30余处;指导13家商户完成防蚊设施升级,彻底整改3处长期积水卫生死角,有效降低了蚊虫孳生风险,为居民健康筑牢防线。

▲图为对卫生死角进行消杀作业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张彦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学校将在9月前把“花城样板”升级为“线上云课堂科普+线下微网格防控”立体体系,覆盖武江区其余8个社区,推动师生专业所长精准对接社区需求,为基层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确保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