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医科大学“旗帜飘扬”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与来自广东医科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 14 支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齐聚广东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赋能李乡新篇・青春领航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示范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其中,7 月 10 日至 17 日的八天义教活动,志愿者们以“行走的课堂”的形式深入村落,让知识与关爱在乡村沃土上生根发芽,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志愿者与义教儿童的合照
个性化辅导点亮求知之光
在钱排镇钱新村里,住着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哥哥性格内敛,弟弟活泼好动,两人学习基础与需求存在差异。志愿者为其量身定制“一对一”辅导方案:语文课堂上,志愿者以沉浸式教学引导哥哥剖析课文内涵,鼓励其大胆表达;对弟弟则采用儿歌、游戏等趣味化教学,夯实拼音基础。数学辅导中,针对哥哥的学科优势拓展高阶思维,为弟弟设计阶梯式习题,逐步攻克计算难点。
▲图为志愿者辅导两兄弟中的哥哥写作业
▲图为志愿者辅导两兄弟中的弟弟写作业
八天里,志愿者每日清晨赴约,以专业与耐心见证成长:哥哥从沉默寡言到主动举手发言,弟弟从专注力分散到熟练背诵九九乘法表。兄弟俩的蜕变,印证了教育精准帮扶的实效,也坚定了志愿者“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信念。
用爱叩响特殊儿童的心门
此次义教中,志愿者们还关注到一名 12 岁的残疾儿童小阳(化名)。因身体原因,小阳从未踏进校园,却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教学任务,以“零起点”教学开启破冰之旅:从纠正握笔姿势到辅助书写名字,从分解笔画到连笔训练,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小阳反复练习,终于在第七天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
拼音学习阶段,志愿者创新采用“视频示范+口型模仿+即时反馈”模式,帮助小阳突破发音障碍。每掌握一个拼音,他都会举起作业本兴奋展示,志愿者则以鼓励回应。这段充满挑战的历程,不仅让小阳收获了知识,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被期待的温暖。
▲图为志愿者对义教儿童进行一对一辅导
▲图为志愿者对义教儿童进行作业辅导
八天义教,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是知识与关爱的双向滋养。我们怀揣着爱与热忱,将“行走的课堂”带入村落,用耐心为孩子们播种知识,用关爱为他们点亮希望。这场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责任的实践,正以青春之名,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