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七彩课程护七彩童年——南信青年为冶山留守儿童编织美育梦

2025-07-19 08:55 来源:中教网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曹双 孙婵 陈冰冰   阅读 1.7千
58
分享

中教网7月19日讯(通讯员 曹双 孙婵 陈冰冰)在南京六合区冶山街道的暑托班里,孩子们的笑声与画笔摩擦纸张的沙沙声交织成夏日最动人的旋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烽火映初心・艺绘振兴路”实践团,以“七彩课程”为载体,为当地留守儿童打造了一场贯穿“心理成长、科普实践、文化传承、创新体验”的美育盛宴,用艺术的色彩点亮乡村童年。

科技蓝:VR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老师,我好像真的走进了画里!”戴着VR设备的小朋友兴奋地挥舞手臂。实践团将数字技术融入美育课堂,通过虚拟场景还原革命历史画面、展现自然奇观,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课本外的世界。这种“科技+美育”的创新形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更让他们在互动中理解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之美,为童年涂抹上充满未来感的蓝色。

图为实践队成员给当地留守儿童开设VR互动课程  施俊伟 供图

非遗红:农民画里的文化根脉

非遗工坊内,孩子们的笔尖蘸取着从六合农民画中提取的饱和色彩,在画纸上临摹着乡土气息浓郁的图案。省级非遗六合农民画的热烈色调,如同跳动的火焰,点燃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孩子们勾勒线条、调配色彩,让那些承载着地域记忆的纹样,在稚嫩的笔触中焕发新生,为童年注入文化传承的红色基因。

图为实践队成员给当地留守儿童开设非遗课程  施俊伟 供图

温情黄:集体生日会的暖心联结

活动室里,印着哪吒与敖丙形象的生日蛋糕散发着甜香——这是实践团为近两个月过生日的孩子准备的集体惊喜。当《茉莉花》的旋律响起,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蛋糕、表演才艺,曾经羞涩的眼神变得明亮。从4月共同创作《哪吒之魔童闹海》百米墙绘,到如今的生日相聚,艺术成为情感纽带,用温暖的黄色填满留守儿童的心灵空缺。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当地留守儿童举办集体生日会  李喆熙 供图

生态绿:粘土捏出湿地新图景

“这是蔡桥河里的小鱼,这是岸边的芦苇!”在“冶山乡村新画卷”粘土DIY课堂上,孩子们用双手塑造着心中的湿地模样。实践团以水清岸绿的蔡桥河湿地为原型,引导孩子们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创作。绿色的粘土在指尖流转,不仅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环保的种子,让童年生长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希望。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留守儿童开发粘土DIY项目传播绿色理念  李喆熙 供图

创意紫:跨界融合的想象翅膀

从VR场景里的虚拟涂鸦,到将农民画元素融入现代卡通创作,实践团鼓励孩子们打破思维边界。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如同紫色的霞光,映照出创造力的无限可能,让乡村童年拥有更辽阔的想象空间。

图为实践队成员给当地留守儿童开设绘画课程  刘子绮 供图

活力橙:肢体律动中的艺术表达

“跟着节奏跳起来!” 在 “音乐律动工坊” 里,实践团成员带着孩子们用肢体模仿冶山老街的青瓦飞檐、矿坑小火车的行进轨迹。孩子们踩着《茉莉花》的旋律摆动身体,把墙绘里的革命故事编成简单的舞蹈动作。橙色的活力在跳跃中迸发,让艺术不再局限于纸笔,更成为身体与情感的对话,教会孩子们用动态之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图为实践队成员给当地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课程  李喆熙 供图

梦想青:书信里的未来约定

“我想成为像你们一样的艺术家,把家乡画给全世界看!” 在 “时光邮局” 课程中,孩子们用青涩的笔迹写下对未来的憧憬,装入画着冶山风光的信封。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互换书信,承诺明年带着新的课程回来,而孩子们则约定要守护好亲手种下的环保树苗。青色的信纸承载着稚嫩的梦想,如同雨后的晴空,让希望在约定中慢慢生长。

图为实践队成员给当地留守儿童开设“时光邮局”课程  刘子绮 供图

据悉,随着“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落地,这些七彩课程将以常态化形式持续扎根冶山。当科技蓝、非遗红、温情黄、生态绿、创意紫、活力橙、梦想青在课堂上交融,南信青年正用美育为乡村儿童编织一个五彩斑斓的童年,未来会把更多冶山红色历史、生态故事融入 VR 课程,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教学工具包,让七彩美育课程更贴合本土,让每一种色彩都成为成长的勋章,每一份创意都化作未来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冶山社区暑托班与小朋友们合照 李喆熙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