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高校学生服务基层、文化润心的实践精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绘梦计划”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7日至14日走进南京市秦淮区,围绕五项主题实践活动,以艺术与情感为纽带,推动青年力量与社区文化建设同频共振,助力童心教育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
本次“绘梦行动”以“走进社区、童心共绘、文化共建”为主线,共组织实施五项具有创意与温度的子项目,兼顾艺术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区互动与民俗传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主动担当、服务社会的良好风貌。
一、“移风易俗”:共赏诗词、弘扬新风,文化传承不止步
居民诗词成纽带,共品烟火聚人心。在社区走访活动中,团队事先向居委会收集了多首居民自创诗词。在走访过程中,成员们将诗词内容整理成册,邀请居民现场共赏,朗读交流,并以“移风易俗”为主题引导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
童声巧手绘新卷,诗画相映添生机。此外,团队还邀请小朋友在先前未完工的墙绘边角区域进行自由填色,用行动参与社区建设、理解公共空间的意义。这一过程中,“文化润心、文明育人”的理念悄然传递,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
一旁的诗词吟诵声与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墨香与色彩碰撞,让社区的角落既飘着书香,又透着童趣,为走访活动增添了鲜活气息。
二、“红色润童真”:七七事变纪念课堂寓教于乐
在社区课堂内,队员们提前布置教室,与孩子们一同做游戏、写作业,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正式授课环节,主讲成员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七七事变的背景与意义,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平来之不易”。讲课中穿插问答互动,小朋友积极发言,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课程结束后,队员为表现突出的孩子发放小奖品以示鼓励,并与他们一同观看了爱国题材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在轻松中传递家国情怀。
三、“童心彩绘”:孩子们用画笔诠释家国热爱
团队还在社区开设了以“童心彩绘”为主题的绘画课堂。成员首先带领孩子们观察五星红旗与天安门的图像,通过问题引导孩子理解每一处元素的象征意义,如红色寓意革命、五角星代表团结等。在讲解基础上,孩子们尝试独立绘制天安门图案,团队成员一对一给予技术指导。作品完成后,小朋友纷纷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课堂最后评选出“绘画小能手”,并颁发奖状鼓励,极大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自信与爱国情感。
四、“一墙一文化”:群众与大学生共绘社区风貌
本次实践中极具视觉冲击与传播力的活动,是主题墙绘——《红韵秦淮》。团队成员在前期设计图稿基础上,先用炭笔在社区文化墙上勾勒出整体线条结构,结构画好后则全员上阵用丙烯颜料进行上色。在此过程中,许多小朋友与家长也主动加入涂色行列,一笔一画间,短短几天间,完成了从线稿到画作的华丽转变。墙面展现了红色文化、新时代社区风貌以及绘梦团队标志等多个元素,成为社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参与活动的孩子们也收到了多种纪念奖状,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童年印记。
五、“文创得人心”:文创团扇让社区充满温情互动
团队成员在入户走访及社区活动过程中,向老人、小孩发放印有团队定制图案的团扇。团扇的正面为成员设计的文化图形,背面则留出空白,供社区居民自由绘画。孩子们拿起画笔,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大胆构图、自由上色;长者也在团扇上题字作画,共同完成一把把富有个性和情感的“文化团扇”。这项活动不仅促进了代际互动,也让居民在夏日里感受到来自高校青年的创意与温情。
“绘梦计划”不仅实现了从纸面蓝图到落地实践的华丽转变,更是一场青年学子与社区居民之间心灵的双向奔赴。“在参与这次‘绘梦计划’社会实践前,计划书里那些规整的文字与预设的流程,曾是我们行动的全部构想。然而,当颜料真正触碰到斑驳的墙面,当孩子们的烂漫童真与村民们淳朴的乡音交织在一起,我们才恍然——我们并非单向的“给予者”。这趟旅程早已超越了一面墙的焕新,它是一场青春与土地的深刻对话,一次心与心的双向奔赴”,正如团队成员表示的,在一次次的交流互动中,切身体会到基层文化的厚重与温度,也意识到青年责任不止在校园,更在乡土、在街巷、在人群之间。
“绘梦”之名,不止于绘,也不止于梦,而是青春与责任共同勾勒的现实答卷。未来,南航“绘梦计划”将继续以热忱与行动,走向更多角落,在每一面墙、每一张画、每一段故事中留下属于青年的时代色彩。
撰稿|李尚儒
图片|殷子晗 黄慧莹 张欣蓓 刘乘杨
审核|张芷毓 段慧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