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2025 年 “百词微课”(基础班)专项美术书法骨干教师培训书法理论系列讲座顺利开展

2025-07-16 00:16 来源:中教网  刘佩   阅读 7.1万
分享

中教网7月16日讯(撰稿人:刘佩)夏日蝉鸣融墨韵,以心为墨绘时光。7 月 5 日至 12 日,由四川省教育厅委托、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 2025 年 “百词微课” 专项美术书法骨干教师培训(基础班)书法理论系列讲座,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尚美楼学术报告厅顺利进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汤文俊老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冯恩旭教授等专家。莅临现场的还有学院书法学系全体教师、培训项目指导教师团队,以及来自全省各地中小学的 200 名基础班参培学员。该项目负责人为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刘传军院长,系列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刘传军教授、专任教师刘佩老师主持。

7 月 5 日至 11 日,一系列高水准、学术性强的书法理论讲座有序开展,为参训的中小学美术书法骨干教师搭建起深入探究书法教育精髓的桥梁。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道义老师率先登台,以《回首玄亭归正体 —— 文字学修养与书法》为题,从文字学视角深度剖析其对书法创作与审美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学员夯实理论基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汤文俊老师带来《米芾 “墨戏” 精神与教学动力》,解读米芾书法中自由洒脱的精神内核及其对书法教学的启示;川师大美术书法学院教授、省特级教师冯恩旭教授聚焦《隶书的学习与教学指导》与《墨香校园》,系统阐述隶书技法与教学策略,并探讨书法文化在校园的传播路径;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书协宣传专委会副主任王东老师以《“符号” 的智慧:草书简化之道与教学知识的提炼与重构》为题,揭示草书符号简化规律及教学知识重构方法;中国高教学会设计教育专委会理事、四川省高教学会书法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刘传军在《使转自如 意在笔先:小楷书写中的 “自由与法度” 辩证》中,辩证分析小楷书写中自由与法度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兴国教授围绕《篆书的学习与创作》,讲解篆书学习要点与创作思路;现任《书法》《书法研究》副主编、编审,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杨勇老师以《从临摹到创作:古代书论中的技法观》作结,梳理古代书论技法观,为学员从临摹走向创作提供理论指引。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为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7 月 12 日,一系列聚焦 “微课制作” 的学术讲座有序进行,为书法教育领域带来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基础书法教育分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佩,以《技术赋能・翰墨生辉:“百词微课” 书法美育浸润行动的应用策略》为题,深入剖析技术如何为书法美育赋能,提出创新应用策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教师、锦江区 “陈露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陈露,在《“书法 + 语文” 融合美育的典范教学》中,分享跨学科融合美育的成功范例,为书法与语文教学融合提供新思路;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校书法教师、四川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峰,围绕《“百词微课” 课例设计中古代经典碑帖书体示例的集字方法和审美》,解读集字方法与审美要点,助力提升课例设计质量;(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基础书法教育分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周平,以《“下必有由” 百词微课书法与生活的实践初探》为切入点,探索书法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成都高新区公园小学书法教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杨媛,在《“百词微课” 里的书法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分享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高新区教师书法艺术团副团长、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印杰,在《“百词微课” 中的微课设计与制作》中,讲解微课设计与制作技巧,为书法微课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学术性强,为推动 “百词微课” 在书法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专家系列讲座作为本次培训的核心环节,意义深远,为四川省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讲座汇聚众多业内权威专家,他们带来的前沿理念、丰富经验与创新方法,为参训骨干教师搭建了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些骨干教师作为四川省书法教育的中坚力量,培训结束后将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所学所悟带回各自地区,通过示范课、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传递给更多教师,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应。尤其对于三州地区而言,此次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骨干教师带回的新知识、新技能,将有效弥补当地书法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水平有待提升的短板,助力三州地区教师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进而推动四川省书法教育在地域间实现均衡、高质量发展,让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巴蜀大地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