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红色传承与非遗共鸣,绘就时代初心画卷——湖北大学旅游学院“红途先锋探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北红安调研

2025-07-15 21:00 来源:中教网  薛善州   阅读 7.5万
分享

中教网7月15日讯(通讯员李冰 郑金秋 薛善州 )2025年7月上旬,湖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红途先锋探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深入湖北省红文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红色文化展示门店与红秀剧场,聚焦红色文化传承、非遗产业发展等主题,探寻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成功密码。

红色印记: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

红安,是黄麻起义策源地和大别山革命的摇篮。在位于黄麻纪念园游客中心的红旅投的店,一套粗布红军军装摆放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也承载着红安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句质朴的话语,是红安群众支援革命的真实写照。“每四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黄安籍,每三位英烈中有一位来自红安”,让人们深刻感受到红安在革命历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非遗焕彩:传统文化的时代新生

展馆的非遗展示区里,传统木制纺织机静静伫立,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它工艺流程完整,至今仍能运转,在节庆和研学活动中,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让古老技艺绽放新光;红安陶罐,以本地红泥为原料,质朴实用,是百姓生活的温暖陪伴;华河镇小料酒,曾在战争年代充当“送行酒、庆功酒、救命酒”,如今仍是乡宴上的醇香记忆。高桥莜面、永和皮子等地理标志美食,以其精湛工艺和独特风味,成为红安舌尖上的文化名片。

文创赋能: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

面对文创产品同质化难题,红安县另辟蹊径。湖北省红文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发展部部长蔡俊表示:“文创不是简单复制红色元素,而是要在实用性与文化性之间找到平衡。”围绕“来铁血红安看万山红遍”主题,红安推出了一系列兼具实用与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如红安大布公文包、胸章等,深受市场青睐。同时,通过构建“最红安”“红安文旅”“红旅游记”等新媒体矩阵,借助主流媒体平台,红安文创产品成功走出黄冈、走向全国。在北京、杭州等文旅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实现了从“展品”到“商品”的转变,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红秀沉浸:红色精神的可视可感

7月10日中午,实践团走进红秀剧场,观看大型沉浸式演出《我和我的红安》。该剧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串联起红安人民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时期的英勇事迹。360度沉浸式剧场、“1+N”多舞台空间,配合声光电实景模拟,首创“故事表演+角色宣讲”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革命信仰的力量。成为红安党建教育与青少年研学的重要载体。

红色,是红安永不褪色的底色;非遗,是红安源远流长的文脉。此次红安之行,湖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红途先锋探索”暑期社会实践团不仅触摸到了革命历史的脉络,更见证了红色文化与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红安用生动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是与时代共振的精神资源,非遗技艺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瑰宝。它让青年学子坚定了文化自信,也让青年群体明晰了在赓续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担当。红安,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绘就了一幅红色传承与非遗共鸣的时代初心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