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红韵漫乡途 青春吻乡土——赣东学院“人文团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让红痕在心底悄悄发芽

2025-07-11 17:33 来源:中教网  吴腾远   阅读 1.3万
451
分享

中教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肖瑶瑶 余慧 吴苏悦 吴腾远 刘威)青春赴约红土地,躬身笃行践初心。近日,赣东学院人文学院“人文团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奔赴抚州市宜黄县圳口乡,以青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以火热实践赓续精神血脉。队员们深挖红色资源,活化思政课堂,将红色教育融入上山下田的步履、润入老少心田的交流,让信念在泥土中扎根、让星火在传承中闪耀,于乡野间铺展出一幅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红歌绕梁,岁月与青春和声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孩子们合唱《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午后的课堂里,熟悉的旋律宛如轻盈的羽翼,承载着队员们为乡村孩子精心构筑的红色课堂翩然降临。孩子们屏息凝神,在《歌唱祖国》的铿锵乐音中,指尖描摹着无声的手势舞韵。坚韧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稚嫩的心壤;爱国的嫩芽也破土萌发,于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焕发着沛然的朝气。

▲图为敬老院老人跟着实践队队员哼唱红歌

这份炽热的红色情怀,继而飘入静谧的敬老院。当深情的红歌旋律再次漫过老旧的窗棂,老人们的眼角悄然泛起温润的微光,嘴唇轻启,合着节拍低低哼唱。那歌声,宛若无形的纽带,一端绾着岁月的沧桑印记,一端系着青春的赤诚敬意,将两代人的心灵,细密缝融。

足音踏史,小道深印英雄痕

▲图为实践队队员重走红军小道

烈日炙烤着黄柏岭的鹅卵石小道,队员们踏上红军曾经走过的道路,脚印与战士的泥痕重叠,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经脉上。1933年东陂战役时,黄柏岭村民徐月生带乡亲用毛竹担架,沿红军小道冒枪林弹雨转运伤员。他带伤咬牙前行,用肩膀架起生命通道,为战役胜利托举希望,其身影成小道上不朽的红色印记。

▲图为实践队队员重温入团誓词

松柏苍翠,静谧无声,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壮烈与不朽,队员们怀着肃穆追思之情踏入烈士陵园。大家双手持花,深深鞠躬向长眠于此的革命英雄们敬献。面对鲜红的团旗,庄重地举起右拳宣誓,铿锵誓言在陵园上空盘旋。

史迹凝光,旧影深处藏丹心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队员介绍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历程

迈入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陈列馆内,“空前光荣,伟大胜利”映入眼帘。沿着历史脉络,队员们聆听第四次“反围剿”的光辉历程,一首“红军百姓心连心,工农都是一家人;红军杀敌为百姓,送篮鸡蛋慰红军。”的红色歌谣,生动再现了军民团结的动人场景,大家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图为实践队队员讲述红色故事

红色课堂中,队员深情讲述“一块银元”的故事:红军战士因未付南瓜钱被朱总司令严肃批评,后用银元补偿村民,不仅解除了误会,更成为红军纪律严明、 秋毫无犯的永恒象征,让队员们深受教育,深刻理解红军纪律严明、军民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红色溯源路上,队员们触摸革命记忆,心底漫起信仰的真切回响。青年接过先烈勇毅,以奋斗点亮火种,让红色基因随步履舒展。

阡陌躬行,青春扎根沃土里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一起拔秧苗

夏树苍翠,蝉声阵阵。队员们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要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的嘱托转化为一场生动的“上山下田思政课”。稻田于薄雾中苏醒,队员们踏着朝霞徒步前往水田,以双脚丈量水田,用指尖触摸泥土,队员们撸起袖子,反手握住秧苗根部,顺势而起,捆扎成束。秧苗从东倒西歪到整齐排列的转变,恰如青年成长的轨迹。当禾苗如绿线般绣满稻田时,队员们恍然领悟了总书记“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的深意——劳动实践正是青年扎根信仰的“墩苗田”。

▲图为实践队队员深入果林采摘

橙辉遍野,晴曜青山。队员们随村支书向山间进发,细听百香果与巨峰葡萄的生长絮语,又穿行于红心李林。枝头李子沉甸甸坠着,大家指尖沾着果香,笑意里盛满收获。从“山上田间”走到“心间”,队员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在艰苦奋斗中积蓄似苗一般的坚韧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此次实践如一场涤荡心灵的红色甘霖,深深润泽青春心田。未来,赣东学子必将田垄间的泥土芬芳、果园里的清甜气息恒久萦怀,淬炼为书卷前的笃定专注、行事中的求实躬行。让那抹鲜亮的红色印记悄然镌刻于生命经纬,让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原野上深深扎根、抽枝展叶,生发属于新时代的葱茏新绿,续写无愧韶华的奋斗诗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